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雨足谁言春麦短,城坚不怕秋涛卷。
日长惟有睡相宜,半脱纱巾落纨扇。
芳草不锄当户长,珍禽独下无人见。
觉来身世都是梦,坐久枕痕犹著面。
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徐州所出。
)伏波论兵初矍铄,中散谈仙更清远。
南都従事亦学道,不恤肠空夸脑满。
问羊他日到金华,应许相将游阆苑。
(黄初平之兄,寻其弟于金华山。

作品评述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足谁言春麦短,
城坚不怕秋涛卷。
日长惟有睡相宜,
半脱纱巾落纨扇。

芳草不锄当户长,
珍禽独下无人见。
觉来身世都是梦,
坐久枕痕犹著面。

城西忽报故人来,
急扫风轩炊麦饭。(徐州所出。)

伏波论兵初矍铄,
中散谈仙更清远。
南都従事亦学道,
不恤肠空夸脑满。

问羊他日到金华,
应许相将游阆苑。(黄初平之兄,寻其弟于金华山。)

译文:
雨下得那么多,谁说春麦长得短,
城墙坚固,不怕秋涛卷过来。
白天长,只适合睡觉,
半脱下纱巾,纨扇掉落。

芳草在户外长得茂盛,
珍禽独自下飞,无人看见。
醒来时觉得人世皆如梦幻,
久坐之后枕痕仍然印在脸上。

城西突然传来故人的消息,
急忙打扫风轩,炊麦做饭。(徐州所出。)

伏波论兵初露锋芒,
中散谈论仙道更加深远。
南都的公务员也学习修道,
不负责心灵空虚,夸夸其谈。

问羊日后是否到金华,
应该答应一起游览阆苑。(黄初平之兄,寻其弟于金华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与好友梁左藏仲通的离别场景。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春雨绵绵,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别离的不舍。作者以城坚不怕秋涛卷来比喻友谊坚固,即使面临离别也能保持不变。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闲适的日子,白天漫长,适宜安睡,作者脱下半截纱巾,纨扇也从手中滑落,表达了身心放松的状态。

第三节诗句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对比。芳草在户外长得茂盛,珍禽独自下飞,却无人看见,从中透露出孤独和无人关注的感受。觉醒时,作者感到人世皆如梦幻,坐久之后枕痕仍然印在脸上,暗示着时光流转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节诗句描绘了作者突然接到故人的消息,急忙打扫居处,炊麦做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友谊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失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观察,以及对修道和追求清远之境的追求。诗意深邃,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破屋沧洲上,清贫独可怜。书存无子读,诗好有僧传。葬卜中原夜,坟邻北际边。穷交空白首,莫赠买山钱。

草木藏春柳报先,谁将苍驭快如鞭。夜中一雨知无价,陌上三农庆有年。玉糁寒林梅委地,浪翻平野麦连天。阴阳燮理非吾事,新岁调和岂偶然。

肠结锥可解,眉皱熨可伸。独不禁子规,日日啼春心。春风醉行客,门外芳草深。芳草已无路,行行又何处。东园花柳多,贱妾不复顾。秋胡夫不夫,买臣妇不妇。人心匪金石,悔不随郎去。

罗雀閒门未寂寥,小园花事自春饶。日葵霜菊逾千本,更有酴醾十万条。

昨夜西风起白苹,从前湖海几酸辛。感今怀古无限事,拄颊闲思一怆神。琼窟先生鼓玉琴,一调一弄符我心。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风黄叶为知音。初闻如风吹梧桐,次听如雨鸣芭蕉。凄然如雁声遥遥,温然如莺暖夭夭。忽而转调缓复急,海风吹起怒涛立。夜深星月堕蓬山,神官不管蛟龙泣。

谁是惜暮人,相携送春日。因君过茗舍,留客开兰室。--陆士修湿苔滑行屐,柔草低藉瑟。鹊喜语成双,花狂落非一。--崔子向烟浓山焙动,泉破水舂疾。莫抝挂瓢枝,会移阆书帙。--皎然颇容樵与隐,岂闻禅兼律。栏竹不求疏,网藤从更密。--陆士修池添逸少墨,园杂庄生漆。景晏枕犹奇

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早晚身闲著蓑去,橘香深处钓船横。

常观月从东海出,想照石桥旁畔人。试问当年与今日,清光不改只如新。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蘋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旧国皆湮灭,先王亦莫寻。唯传贤媛陇,犹结后人心。牢落山川意,萧疏松柏阴。破墙时直上,荒径或斜侵。惠问终不绝,风流独至今。千春思窈窕,黄鸟复哀音。

病起山房四壁空,一年春尽雨声中。无人知道情怀恶,独倚溪桥看落红。

鲤非悭授伋,点岂吝传参。内弃元和脚,旁求一祖心。能容石攻玉,会使铁成金。十诀先传九,余其默自寻。

刺刺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闻道山家门镇开,独驱瘦马出尘埃。白云明月先无约,何事今宵亦此来。

钝质亲劳琢更锼,又随筐篚过旁州。相逢却有搏沙恨,欲往先防见玉羞。君义比金谁合断,我心非水亦分流。如闻翰苑将移篆,愿与钤封一处收。

寂寂闲居客至稀,静中滋味意何归。因探易象知深旨,自喜吟高得化机。桑露乍寒蚕欲老,草烟才暖蝶交飞。樊川物景终南翠,遂性空思杜紫微。

秦氛炽天地,大泽蟠蜿蜒。潜龙厄初九,鹿迹方茫然。千里送徒人,三杯拂龙泉。紫剑混赤精,红光吐青莲。壮哉三尺锋,可以摧金天。粉首明月中,饮血秋风前。素灵何嗷嗷,老泪翻蛟涎。芒砀起风云,咸阳若浮烟。挥洒六合清,提挈神气完。始知百炼钢,永与金刀坚。

吴中试良守,濮上继嘉声。平赋权家恨,蠲租盗俗清。家贫久未葬,身去独留名。天报多男子,终存好弟兄。

礼奠蠲衷,祭作竣事。丕拥灵休,蕃衍皇嗣。

桂林户掾旧能文,有弟抛家作道人。诗似道人人似鹤,看来若个觅纤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