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如来千百亿,化身本是真。
駈駈烦恼不解嗔,我不能谈说,沿旧却知新。

作品评述

《缘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为《缘识》。

诗词通过以佛教教义中的"如来"来表达人生的境遇。诗中描述了如来化身的数目之多,以及化身本质的真实性。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纷扰的心灵状态,他无法解脱烦恼,无法摆脱嗔怒之情。诗人深知自己不能轻易谈论这些境遇和感受,而是要通过沿袭传统的方法,来认识和领悟新的事物。

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了一种哲理意味。它揭示了人们在纷杂的尘世中,常常被烦恼和嗔怒所困扰,难以解脱。诗人的自省展示了他对内心矛盾的认知和探索,他深知自己无法直接诉说内心的纷扰,却能通过传统和旧有的智慧,去发现和理解新的事物。

整首诗词传递了一种超越个人经历的智慧,探讨了人生的困境与解脱。它引发读者对人性、生活和智慧的深思,体现了文人士大夫对心灵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惜午故剪碧云枝,却负花香花有辞。为辍清眠陪永夜,月窗相对恰相宜。

老恋林泉拒衮衣,高山景行众思齐。久膺重任当先觉,独以清风激众迷。越相家声千载後,商公旧隐白云西。坐令贪懦趋忠厚,寄语狂童勿芥鸡。

春旱麦半死,夏雨欣及时。出郊视禾田,父老有好辞。秋阴结愁霖,似欲直败兹。冥冥人天际,影响良不疑。精诚发中禁,愍默非有欺。鸡号日东出,乃令民信之。

我石榴栗果,金却要公猜。衣引个白衣来。是人非不采。学非干大道,元营养婴孩。端午正出君怀。印何曾姓蔡。

一性本为明,返为群物迷。境净皆径山,心清即苕溪。启扉迥临湖,湖宽觉天低。花木春艳艳,松竹凉凄凄。凭栏快神襟,永与浴事睽。归船动菰蒲,兴断残霞西。浮烟暝自起,待得众羽栖。贮空诸佛心,妙理何端倪。乘流与遇坎,万理皆筌蹄。聊陈渊明意,斧藻粲幽题。岂有明月珠,祢照

山光拥翠落杯中,水色天容上下同。身入蓬山人不悟,碧桃无数倚春风。

辟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新诗随外得,不用别求题。

俭勤追禹绩,恭让体尧仁。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长年京国甚羁囚,丘壑归来始自由。流水有声如共语,闲云无迹可同游。猿依松影看丹灶,鹤与芦花入钓舟。如此栖迟良不恶,红尘何事辱鸣驺。

净明端可人,日用一僧钵。觅句殊未休,平生个中活。眷我梁宋游,茗碗屡浇泼。淮南霜露寒,转柁何由达。

紫宸朝罢缀鸳鸾,丹凤楼前驻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

朝见樵人纵斧斤,莫看野火拥红云。枣丛怕有芝兰种,莫把芝兰一例焚。

杨华吹复尽,春色但茫茫。独立西楼上,持情向夕阳。

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

纷纷剑客走淮濆,破虏红袍海内闻。行到巴河打叉处,居人犹识旧将军。

啼莺唤起纱窗梦,红日满帘花影弄。翠屏香字冷薰炉,罗衣叠损金泥凤。去年君去燕归时,今日燕来君未归。欲把相思挑锦这,夜寒懒上鸳鸯机。起来翠袖香罗薄,东风满地桃花落。

不能百里马牛风,千里相思一日逢。四月仙舟发漳水,恍然笑语在芙蓉。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

浅约未曾来。一迳苍苔。缃桃无数棘花开。怪得闭门机杼静,挑菜初回。幽树鸟声催。欲去徘徊。□□别久易相猜。幽绪一晴无处著,戏打青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