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感事兼怀升庵

陈编历历复悠悠,蕉萃荣华一转头。
秦客已游黄犬市,齐奴还起绿珠楼。
君从海上寻方朔,我向山中觅许由。
好学四禅同结夏,不须《九辩》独悲秋。

作品评述

《幽居感事兼怀升庵》是明代诗人张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编年纪事描绘清晰,历史沧桑复又悠长。
曾到黄犬市游历的秦国客,
齐国奴隶回到绿珠楼旁。
你去海上寻找方朔的足迹,
我到山中寻觅许由的踪藏。
我们都热爱学问,一同拜访夏禅师,
不需要《九辩》这本书,也能独自悲叹秋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幽居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描述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经历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他提到了秦国客和齐国奴,揭示了社会地位的不同和人生的曲折。然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和某人(也许是朋友)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他们都向着不同的方向追求知识,但都能在思考中感受到秋天的忧伤。

赏析:
《幽居感事兼怀升庵》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体验。通过对秦国客、齐国奴的描写,作者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曲折,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矛盾。这种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使诗词具有普遍的意义,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中的海上寻方朔、山中觅许由,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山中,作者和某人都在不同的地方寻求真理和智慧。这种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显示了作者对知识的珍视和对人类智慧的推崇。

最后两句“好学四禅同结夏,不须《九辩》独悲秋”表达了对学问的向往和对秋天的忧伤。作者和某人一同拜访夏禅师,结交学问上的朋友,他们不需要《九辩》这本书,也能独自感叹秋天的凄凉和无常。这种对知识和情感的交织,使得诗词充满了思考和情感的力量。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学问的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推荐

征途遇秋雨,数士集邮亭。酒拆官壶绿,山围草市青。剧谈犹激烈,瘦影各伶俜。四海皆兄弟,悠然共醉醒。

日下高城月入扉,蒲葵不动晚风微。幽人信步如相过,买酒黄公一醉归。

明年此□,□知谁健,且尽黄花酒。

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既归,宿於近潭田舍翁家。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烛天。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未见也。龙潭寺南*尊,冯丈所名笑青山、不解留客,林丘夜半掀举。萧萧暮景千山雪,银箭忽传飞雨。还记否。又恐似、龙潭垂钓风雷怒。山人

淮浙千万山,兹山钟秀异。山中四时好,雪景更佳耳。危登俯八荒,岂无超诣士。春游眩红紫,秋赏挹苍翠。冲寒缭冰崖,问讯世能几。山神出奇观,似慰远来意。漫空飞六花,匝地掩无秽。颇疑群玉府,飘堕人间世。又疑姑射仙,与物洗疵疠。意行辄有得,旷望了无际。便欲呼云车,御风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忽起游方念,飘然不可留。未知携一锡,乘兴向何州。古岸春云散,遥天晚雨收。想应重会面,风月又清秋。

马上相逢处,春风在洛阳。陌头杨柳色,一一断人肠。

骈头始生为箨龙,森然而立列群玉。琮琤有韵天籁鸣,蓊郁成阴云气簇。楚楚少年来自河,猗猗君子瞻彼澳。其帝曾致雏鵷来,其枝可留栖凤宿。月香水影犹更奇,弹压春花千万属。羞为西子事涂抹,喜作道韫淡妆束。不居以驿路即溪桥,好傍岩腰与山腹。谓宜作妃以相从,雅韵幽姿俱不俗

久谓兵当解,何知战未休。属方甜笋蕨,遽已艳葵榴。

游宦二毛侵,钦山继郁林。精神虽满腹,抚字亦劳心。肤使章交上,雌堂疾遽深。护丧嗟季子,又复丧清浔。

历尾无馀日,更筹促曙躔。持愁賸残岁,将老入新年。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

地僻人家早掩关,行人忙逐暮鸦还。急风花落隔墙树,暗雨乌啼何处山。

当年构华屋,权势倾卫霍。堂宇穷斧斤,天气焕丹雘。花石拟平泉,水陆致兹壑。惟闻丞相嗔,肯后天下乐。朱门锁荆榛,花木已萧索。苍生颠堕崖,国亡身孰托。空悲上蔡犬,不返华表鹤。丈夫表勋名,风采照麟阁。故为一声钲,聚铁铸此错。回头暮烟昏,不能掩余作。

梅粉褪。点点雨声春恨。半吐桃花芳意嫩。草痕青寸寸。把酒花边低问。莫解寒深红损。等待春风晴得稳。琵琶重整顿。

换却野人服,衣之从事衫。人忻牺被乡,我笑马羁衔。客静閒尊禁,身强阁杖函。典刑那复见,宰树閟窰岩。

楚国陈夫子,周南颇滞留。弊袍披槁叶,瘦马兀扁舟。药饵过三伏,文书散百忧。何人共禅悦,居士有浮休。

修身尽道素无愆,变故之来出自天。比死则刳申子死,亦皆义理所当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