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令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作品评述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翻译及注释

翻译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注释
⑴《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⑷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⑸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也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

  在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词人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是云外旅雁的悲鸣。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自然是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一字一句均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有深挚情思。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全词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牧羊忌太早,太早羊辄伤。一羊病尚可,举群无全羊。日高露曦原草缘,羊散如云满川谷。小童但岂必习诗知考牧。

秋天

二十四节气,来自混元前。老息他无分,新阳便有缘。从教寒又暑,惯得海为田。此理须看破,何妨日当的。

秋天

俗薄名难盛,人穷迹易危。从来天下士,不计里中儿。隐玉看虹气,坚松任蠹枝。相知不相识,况又不相知。

秋天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得意时。正得意时常起舞,到麾毫处辄能飞。南溟万里鹏初举,辽海千年鹤乍归。岂止一诗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

秋天

县如残寺裹荒城,僧干穷缘耐苦声。虽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湾头呷水清。支遁后身偏念我,惠来诗好愧兼荣。

秋天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秋天

芭蕉衬雨秋声动。罗窗恼破鸳鸯梦。愁倚□帘栊。灯花落地红。枕横衾浪拥。好夜无人共。莫道粉墙东。蓬山千万里。

秋天

三十六陂秋水来,龙蛇奔走起风雷。老僧与置南轩地,会是凭栏心目开。

秋天

春去日渐迟,庭空草偏长。馀英间初实,雪絮萦蛛网。好鸟多息阴,新篁已成响。帘开斜照入,树褭游丝上。绝迹念物闲,良时契心赏。单衣颇新绰,虚室复清敞。置酒奉亲宾,树萱自怡养。笑倚连枝花,恭扶瑞藤杖。步屟恣优游,望山多气象。云叶遥卷舒,风裾动萧爽。簪缨固烦杂,江海

秋天

杖钵孤踪去,凄其驿路间。水喧沂北道,风撼穆南关。飞鸟移前浦,归云满故山。五年江上客,今有几人还?

秋天

旧日心期不易招。重来孤负,几个良宵。寻常不见尽相邀。见了知他,许大无聊。昨夜花插翠翘。影落清溪,应也魂消。假饶真个住山腰。那个金章,换得渔樵。

秋天

手摘桐花,怅还是、春风婪尾。按锦瑟、一弦一柱,又添一岁。紫马西来疑是梦,朱衣双引浑如醉。较香山、七十欠三年,吾衰矣。红袖却,青尊止。檀板住,琼杯废。淡香凝一室,自观生意。事业不堪霜满镜,文章底用花如绮。笑江滨、游女尚高歌,滕王记。乐天六十七岁诗云:共把十千

秋天

西湖锦舫帘垂额,越上乌篷铁簇头。江堰不通人已老,竹深荷净且迟留。

秋天

三接履声退,东亭斯旷然。风流披鹤氅,操割佩龙泉。云卷岩巘叠,雨馀松桂鲜。岂烦禽尚游,所贵天理全。

秋天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揀兮择兮,当轩布鼓。

秋天

秋云黄,日月忙,登选才俊收词章。操觚搦翰换钟鼎,往往冰炭交中肠。柯山多士称海内,勇气洗尽古战场。笑挥笔阵示整暇,洒洒胸中书传香。此邦昔日龙头客,前后相辉九霄翮。山川孕秀不乏人,想已津津动颜色。题舆左岳得儒英,行整速步趋天庭。金薤琳琅耀光彩,不学砌下寒蛩鸣。

秋天

位列三台贵,旌旄障雨深。仁廉两个字,忠孝一生心。出省轻侯印,归甯问俸金。携家半窗月,撑转古榕阴。

秋天

嵚岑何处峰,来伴萧疏竹。悠然方丈间,寄此千里目。

秋天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秋天

檐滴疏疏亦几何,滴将苦砌出圜窠。就中漱涤偏精巧,泥土都无石子多。

秋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