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

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得厚多忧患。
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帘箔为衣人莫识。
两人操行虽不同,辛苦经营实如一。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听之有声百无忧。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
高人处世心淡泊,众声过耳皆为乐。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断续床前作。
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积土为鼓块为桴。
但能复作太古意,君家水乐真有余。

作品评述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未曾见过武安前堂上立着华丽的帷幔,官位升高了,却带来更多的忧虑。你也未曾见过夏侯好妓因贫穷无力,只能以帷幔为衣,无人识别。两人的品行虽然不同,但辛勤经营实际上是一样的。与其像你家那样激动不安,不如倾听东阳水中的流动声音,这样无忧无虑。笙竽声音低迷地在山谷中回荡,琴弦凄凉地穿越林木丘陵。高人处世心态淡泊,对于众多声音皆能成为乐趣。离开饮食,躺在蜿蜒的石头上入眠,幽音断断续续地在床前响起。正如古人喜欢享受各种欢乐娱乐,用土积累成鼓,用木块敲击成鼓槌。但只有能够再现古代的意境,你家的水乐才真正称得上是丰富多彩。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诗中描述了官员和妓女的困境,暗示了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安宁。另一方面,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中的美妙声音,表达了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他认为那些能够超越物质欲望、心态淡泊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呼唤。通过描写武安前堂上的官员和夏侯好妓的境况,诗人以一种冷静的观察者的姿态,揭示了权势和财富背后的困扰和无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乐亭中的自然声音,如笙竽、琴筑等,它们代表了宁静、和谐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清静宁和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高人处世心淡泊,众声过耳皆为乐”是诗人对于高尚人物的赞美,他们能够超脱物质的束缚,内心淡泊宁静,对世俗的喧嚣不为所动,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而诗末的“君家水乐真有余”则是对于诗人朋友子瞻的赞美,他的水乐使人感受到了古代的意境,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宁静生《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得厚多忧患。
你是否看到过武安前堂上竖立的华丽帷幔,官位升高带来的忧虑增多。
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帘箔为衣人莫识。
你也未曾看到夏侯好妓因贫穷无力,只能以帷幔为衣,无人知晓。
两人操行虽不同,辛苦经营实如一。
这两个人的行为虽然不同,但辛勤经营的努力却是一样的。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听之有声百无忧。
与其像你那样忧心忡忡,不如去听君家东阳水中流动的声音,这样就能百无忧虑。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
笙竽的声音幽远地在溪谷间回荡,琴弦的声音凄凉地穿越林木丘陵。
高人处世心淡泊,众声过耳皆为乐。
高尚的人对待世事心态淡泊,对于众多声音都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断续床前作。
不再进食,倚靠在弯曲的石头上入眠,幽音断断续续地在床前响起。
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积土为鼓块为桴。
正如古人乐意多样,用土积累成鼓,用木块击打成鼓槌。
但能复作太古意,君家水乐真有余。
但只有能够再现古代的意境,你家的水乐才真正称得上是丰富多彩。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一方面,诗人描写了官员和妓女的困境,暗示了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安宁。另一方面,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中的美妙声音,表达了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认为那些能够超越物质欲望、心态淡泊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呼唤。通过描写武安前堂上的官员和夏侯好妓的境况,诗人以冷静的观察者姿态,揭示了权势和财富背后的困扰和无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乐亭中的自然声音,如笙竽、琴筑等,它们代表了宁静、和谐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淡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檥棹河梁畔,推篷得句新。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饥年村落底,也有醉归人。

剪彩迎初候,攀条故写真。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应为熏风拂,能令芳树春。

东吴名胜,有高楼直在,浮云齐处。十二阑干邀远望,历历斜阳烟树。香径人稀,_廊山绕,往事今何许。一天和气,为谁吹散疏雨。知是兰省星郎,朱轮森戟,与风光为主。暇日登携多雅致,容我追随临赋。小宴重开,晚寒初劲,还下危梯去。烛花红坠,瑞堂犹按歌舞。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翠舫迎凉避日行,只随风去不须撑。云移茂树添层影,鱼喜新荷角嫩茎。客有何人从远至,天怜吾辈太清生。功名世上虽为急,弄水搴芳未可轻。

南海何年过,中林一磬微。病逢秋雨发,心逐暮潮归。久卧前山寺,犹逢故国衣。近来慵步履,石藓满柴扉。

雨色今夜别,映门白鲜鲜。隃知万古月,自在最高天。天高无阴晴,月亦无亏圆。中间隔云雾,顷刻变熊千。惟当自作乐,上界岂和邻。接竹风撼郭,倒尊水号川。狂歌眺渺莽,恐有浮槎仙。

搔首复搔首,孤怀草萋萋。春光已满目,君在西山西。堑水成文去,庭柯擎翠低。所思不可见,黄鸟花中啼。

浦口潮来沙尾涨。危樯半落帆游漾,水调不知何处唱。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雪尽小桥梅总放。层楼一任愁人上。万里长安回首望。山四向。澄江日色如春酿。

过雨收残暑,西来水似天。秋风生柁尾,明月落尊前。惨澹依山寺,欹斜下濑船。清歌不成调,思尔枕书眠。

碧空无雨忽潺潺,此水何人激在山。塔现玉光依石侧,柱因冰冻沥檐间。长风浩荡更相和,元气淋淳挽不还。欲究本来源出处,湘江谁借一枝斑。

生计曾无聚沫,孤踪谩有清风。治产犹嫌范蠡,携孥颇笑梁鸿。

水烦鱼不大,驭促马已疲。法令贵宽厚,牛毛安所施。秦风荡六合,赋役悬高卑。料民事隐核,簿书日孜孜。君卿尝见嗟,谅者以为宜。其势如张弓,后来谁弛之。诗人咏岂弟,劳人千载思。

名以懒故无,业以病故疏。但梦华胥国,而友无怀徒。百诗一不补,十口九欲癯。人所共弃者,子独何取欤。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草堂只在玉山西,未识风流顾恺之。鸳冷绣衾春病酒,蜡销银烛夜敲棋。每怀凤鸟栖梧树,辄倚乌几唱《竹枝》。昨夜阑干明月上,恼人箫管不胜吹。

悲忧如路去无程,靖节终朝酒自倾。苦苦来招为醉伴,西山不使伯夷清。

半破玉梅春,小簇金莲炬。结裹风流倬底郎,直入阳台去。休诧鹊桥仙,说甚缑山侣。便合齐眉八百年,个是真仙子。

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