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枕帐依依残梦,斋房匆匆余酲。
薄衣团扇绕阶行。
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
檐雨为谁凝咽,林花似我飘零。
微吟休作断肠声。
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

作品评述

《临江仙》是一首宋代陈克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临江仙》中文译文:
枕帐依依残梦,
斋房匆匆余酲。
薄衣团扇绕阶行。
曲阑幽树,看得绿成阴。
檐雨为谁凝咽,
林花似我飘零。
微吟休作断肠声。
流莺百啭,解道此时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环境的感受。

诗的开头写到诗人在枕帐中醒来,依然沉浸在残留的梦境中,意味着他的心情还停留在梦中的情节中,没有完全清醒过来。

接着诗人表达了匆忙起床,急急忙忙离开斋房的情景,语气匆匆,似乎有着某种不得停留的急迫感。

诗中提到薄衣和团扇,暗示了夏日的炎热,诗人在这样的天气下穿着薄衣,手持着扇子,绕过阶梯行走。

随后,诗人描述了曲阑下幽深的树木,它们的茂密使得阳光难以透过,形成了绿荫,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檐下的雨滴,诗人问雨滴为何凝咽,意味着他在思考雨水的情感表达,或者反映了他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沉重。林花飘零,与诗人自身的心境产生了共鸣,表达了他对自己状况的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以流莺的百啭作结,表达了诗人此时的情感。流莺在歌唱,可能是因为它们感知到了诗人此刻的情绪,解说着此时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的景象,通过描写环境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沉重。诗中使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传递出一种凄美而寂寥的情感氛围。

作者介绍

(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

陈克的生平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

诗词推荐

造朝敢不戒期程,黾鼓明朝又趣行。好趁雪晴同访古,东屯诗老旧知名。

哲理

嫦娥伴侣,降人世,天与长生仙箓。五色云开浮瑞霭,中有西真眉目。贤德家风,艳容天赋,占尽人间福。长庚明月,誓同千古相逐。开宴香蔼华堂,金杯休诉,好醉蟠桃熟。子子孙孙同上寿,有个人人同祝。雨鬓春风,一钗香雾,长与瑶池绿。更祈眉寿,愿如南山松竹。

哲理

久疾无时已,残年莫更论。流离魂未返,穷苦舌空存。耕垄关心事,祠官荷主恩。但愁垂老眼,不见定中原。

哲理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哲理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

哲理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刀兮剪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

哲理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一尊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龙阙楚江头。

哲理

晨鸡报晓灵,粥后便天明。灯笼犹瞌睡,露柱却惺惺。

哲理

天香犹在入朝衣,早见都门解绶归。晚岁高风增慷慨,今宵列宿动光辉。谁供白酒开谈笑,自向沧洲洗是非。从此淮禽相看喜,沙边不复背公飞。

哲理

身在成都已孟津,霎时飞首过函秦。子房智勇裁如此,不悟诛秦灭项人。

哲理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哲理

玉泉归故刹,便老是僧期。乱木孤蝉后,寒山绝鸟时。若寻流水去,转出白云迟。见说千峰路,溪深复顶危。

哲理

夹道欢呼百吏恭,微垣上相邻藩雄。一星文采低南斗,十乘先驱走祝融。孔子犹须晚封楚,周公只合早归东。林深近亦闻时事,小驻油幛请下风。

哲理

玉壶知素结,止水复中澄。坚白能虚受,清寒得自凝。分形同晓镜,照物掩宵灯。璧映圆光入,人惊爽气凌。金罍何足贵,瑶席几回升。正值求珪瓒,提携共饮冰。

哲理

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哲理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哲理

孤云徒自类行踪,高指金华思不穷。日暮轻帆映秋色,沙禽啼断一江风。

哲理

任重悠悠。生涯浩浩。善难拔茅。恶易蔓草。逆思药石。愻求非道。珠岂朝珍。璧宁国宝。想贤若焚。忧人如捣。

哲理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蜀牋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瓌。

哲理

两傅常存好老心,汉廷元自少知音。归来日日相娱乐,赖有君王旧赐金。

哲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