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

阅世觚稜如许,照人冰玉渊然。
个里可藏天地,尘中自有神仙。

作品评述

《方壶》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方形的壶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阅世觚稜如许,
照人冰玉渊然。
个里可藏天地,
尘中自有神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方形的壶为中心,通过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和反思。壶的四个角落被形容为"觚稜",这是一种器物上的凸起,象征着世间的各种形态和面貌。壶内的光芒反射出来,犹如冰玉一般,深邃而明亮。这里,作者通过壶的形象,隐喻自然界的美妙和人生的奥秘。

诗中提到壶内可以藏下天地,这是一种超越常规的表达,意味着壶内蕴含着广阔的宇宙。与此同时,作者也表达了一种思想上的启示,即人可以通过凝视微小的事物,发现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壶内的宇宙与尘世间的神仙相辅相成,表明即使在日常琐碎的尘世中,也存在着超凡脱俗的存在。

《方壶》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壶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世界的独到观察和深刻思考。它启示人们,即使在平凡的事物中,也蕴含着无限的美和智慧,我们应该用心去发现并欣赏这些微小而珍贵的存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越现实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介绍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诗词推荐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门出入。骑声盖色,妙密中险崖。倒用逆施,险崖中妙密。三世诸佛远之愈亲,白牯狸奴得之转失。法华不惜眉毛,为汝当阳拈出。夭夭矫矫,粼粼皴皴,将谓南山鳖鼻,却是天台楖栗。

管籥周移寰极里,乘舆望幸斗城闉。草根未结青丝缕,萝茑犹垂绿帔巾。鹊入巢中言改岁,燕衔书上道宜新。愿得长绳系取日,光临天子万年春。

尝闻求子婿,不似怒甘公。莫以昔人比,皆为当世雄。家声新庆续,国礼旧恩隆。必与齐姜墓,千秋垅树同。

局促洿池几岁鱼,想应日日念江湖。如今放汝非无意,亦欲天公放老夫。

八月芦沟风路清。短衣孤剑此飘零。苍龙双关平生恨,只有西山满意青。尘扰扰,雁冥冥。因君南望涌金亭。还家胜买宜城酒,醉尽梅花不要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

皓月三江口,青苹四岸边。风头横立海,水面上浮天。阴气犹能杂,阳威不敢燃。夏行秋月令,造物相吾眠。

城上繁星五鼓初,江臬申祷访精庐。林回半隐翔鸳刹,野阔平飞画隼旟。十地真容陪合掌,百城甘澍待随车。先秋闵雨农心乐,宜在麟编直笔书。

委存张公翊圣材,几将贤德赞文台。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朅来汤口意欣欣,卅六奇峰想出群。松槲千章岩蔽日,林峦四遶磵生云。乍如琴韵寒泉出,时有茶香午焙闻。不睹天都真面目,溪桥无语立斜曛。

石泉清浸槛,终日远器纷。境与禅心会,源从静处分。乱峰寒蔽日,断壁昼生云。向此长栖止,何人得似君。

倚岩松古势如龙,峭拔层峰翠入空。九折湍泉珠散漫,绕蹊斜石玉玲珑。青环木杪山藏寺,碧拥亭高竹逗风。策杖共寻坡句读,登临清赏兴无穷。

失身落宦网,十载溪山别。麋鹿念故栖,举目但愁绝。偶来招提游,幽亭坐深樾。美人抗高论,亹亹非涉猎。忽焉到佳处,目击了无说。世患苦磨人,吾肱已三折。从兹数访君,临流弄明月。

觳旦其差,有牲在条。工祝致告,为俎孔硕。肸乡是期,祚我明德。备兹孝钦,式和民则。

已著遗经洗此心,更寻流水濯吾襟。经旬不涉溪边路,荇带苔钱如许深。

池塘芳草湿,夜半东风起。生绿画罗屏,金壶贮春水。黄粉楚宫人,芳花玉刻鳞。娟娟照棋烛,不语两含嚬。

天人异所禀,事物皆生知。强名仙学堂,此语将谁欺。我欲借隙地,虚檐敞茅茨。琅琅诵玉章,勉力探希夷。

神仙底事君知否,君若知兮求不苟。先且回头自揣量,须量瞒心方开口。神仙有术非不传,也要侬家有夙缘。若也人人皆会得,天机容易向人言。学道学仙须笃志,时然一念无疑意。如是操心无始终,又道辨金将火试。你们心地荆棘多,善根才发便成魔。若能先合神仙意,已分无时也奈何。

永日环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绵州八月秋气深,芙蓉溪上花阴阴。使君唤船复载酒,书生快意仍长吟。击鼓吹笙欢客饮,脱巾露发看日沈。归来不知其所往,但见月高松树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