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

与子艺兰九畹,胜渠赐璧一双。
更碾春风白雪,同看明月清江。

作品评述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是宋代张栻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子艺兰九畹,
胜渠赐璧一双。
更碾春风白雪,
同看明月清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伯承共赏自然景色的情景。诗人与伯承一起品味着艺术和自然之美。诗人赞美伯承的才华,将他与美丽的兰花相比,意味着伯承的才情非常出众。胜渠赐璧一双,表达了对伯承的赞赏和赠予,璧是一种珍贵的玉器,象征着尊贵和珍爱。接下来,诗人以春风和白雪为象征,进一步凸显了美好的自然景色。最后,诗人与伯承一同欣赏明月和清江,共同领略着宁静和纯净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美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使用了兰花、璧、春风、白雪、明月和清江等意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韵味。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伯承才华的赞赏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词情感平和,意境清新,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一同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伯承一同品味生活的美好。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作者介绍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诗词推荐

昔日征黄绮,余惭在凤池。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

春圃莺花围席,秋堂风露入帘。宁以肩承蹴踘,不将手触牙签。

海外三年谪,天南万里行。生前只为累,身後更须名。未得平安报,空怀故旧情。斯人有如此,无复涕纵横。

大用全提作者知,烁迦眼活电光迟。大悲院里翻身处,临济甘为小厮儿。

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

执别而来二十春,忽飞书意一何勤。四方岂是少贤士,千里犹能思故人。世态见多知可否,物情谙久识疏亲。我今老去甘衰朽,无补明时卧洛滨。

欲雨雨不堕,谓晴晴无期。秋阴白日暗,黯淡寒云垂。华盛不长保,百卉忽已衰。萧飒枯草中,嘉菊遗妍姿。渊明但熟醉,不作骚人悲。悲更盛于骚,俗士焉得知。感极每欲死,唯酒能宽之。幸有杯中物,勿惜时一持。

藻思旧传青管梦,哲科新试碧鸡才,乍依仲宝莲花幕,更下温郎玉镜台。

有兴来登最上山,真风长在可跻攀。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

华阁与贤开,仙瓢自远来。幽林尝伴许,陋巷亦随回。挂影怜红壁,倾心向绿杯。何曾斟酌处,不使玉山颓。

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

日落沙犹白,云移水更清。高人弄明月,只欠紫鸾笙。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绯袍金绶紫微臣,郡国如何借寇频。停鹢北堂还彩服,画熊南国又朱轮。晴逾梧岭随征雁,秋渡潇湘忆故人。自愧素餐淹岁月,羡君随处布阳春。

西李风流远,中朝族望幽。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不见登时栋,还惊失夜舟。平生喜名理,一致视浮休。

磴道青冥外,跻攀剧箭飞。朔风增凛冽,寒日减清晖。使者手持节,征人泪湿衣。此时仁杰意,心向白云归。

红牙初展。象板如云遮娇面。曲按宫商。声遏行云绕画梁。正当衮遍。休唱阳关人肠断。劝饮流霞。祝寿千年转更加。

渐老春心不可言,亦如琴意在无弦。新花准拟千场醉,美酒经营一百船。

梦想当年姚魏家。尊前重见旧时花。双檠分焰交红影,四座春回粲晚霞。杯潋滟,帽_斜。夜深绝艳愈清佳。天明恐逐行云去,更著重重翠幕遮。

在未定之时,当难处之地。方事之危疑,见人之措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