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作品评述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译文:
在花开的季节,腊月的酒照亮了人的光辉,归途上春风洒在脸上凉爽。
刘氏的宅边,霜染竹已经老去,戴公山下野生桃花香气扑鼻。
岩头上细雨纷飞,天空清澈明净,泉水底部的真珠溅起,惊扰了过客。
但愿道士能带着笛子来,一声吹响,将翠崖冈的宁静打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返乡的场景,诗人经过一片花开的景色,沐浴在春风中,感受到归途的清凉。他提到了刘氏的宅院旁边的老竹和山下的野桃花,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岁月的更替。接着,诗人描述了岩头上的细雨和澄澈的天空,以及泉水中溅起的真珠,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宁静。最后,诗人渴望一个道士能够带着笛子来到这里,吹奏一曲,打破宁静的山林。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苏轼诗词中常见的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花开、春风、竹林、山谷等景色,以及真珠溅起、道士吹笛等意象,创造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他借助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深情和对心灵安宁的向往。整首诗婉约清新,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共鸣。

诗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舒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中繁忙喧嚣的厌倦。这使得诗人与读者之间建立了情感的共鸣,引发了对自然、对心灵宁静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墙下长安道,嚣尘咫尺间。久牵身外役,暂得病中闲。背喜朝阳满,心怜暮鸟还。吾庐在何处,南有白云山。

风饕雪虐长精神,冷叶疏花次第匀。今日含毫与题品,更无篇什写清新。

纸屏竹榻亦生涯,掩上柴扉不用推。人似春云离复合,愁如潮水去还来。壶头新酿今朝熟,篱脚寒梅昨夜开。岳顶高僧□有约,想携竹箒扫苍苔。

心忆莲池秉烛游,叶残花败尚维舟。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空怀远道难持赠,醉倚阑干尽日愁。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

开正占晴符古语,便谓春风偏花坞。那知天意不可谋,才告休期便风雨。急追令节已难寻,卧向空斋思胜侣。可怜十步五步宽,似隔千山万山阴。今朝冯夷巧作便,翦刻开花散飞舞。峭寒燠沐两不同,况是南箕正三鼓。若求此花生彼花,少霁威严无用武。桑钱未出土水兴,绘给丰膏亦无苦。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迳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先生休恨易俱东,弟子方欣色笑同。早晚朝廷议恢复,请看裴度在军中。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薄烟衰草树,微月迥城鸡。水近沧浪急,山随绿野低。羞将旧名姓,还向旧游题。

万木凋残,早梅独占孤根暖。前村雪满。昨夜南枝绽。堪恨倚栏,容易吹羌管。飘琼片。翠蛾争选。贴向桃花面。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鸢飞戾天,渔跃于渊。四夷拜舞,八表宣传,笑看红日上阑干。

素月寒光好,高齐夜已扃。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

闲说班超有旧居,山横水曲占商於。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欻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迟回未能下,夕照

窗户初乾宿雨,林园已报秋声。欲访残僧野寺,未妨水宿山程。

只有曲生为侣,夜凉同迓冰轮。未审素娥知否,惟予与影三人。

蟠桃移种杏园初,红抹燕脂嫩脸苏。闻道飘零落人世,清香得似旧时无。

石门日不下,潭镜月长临。细细溪风渡,相看识此心。

昔没贼中时,中夜问道归。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