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楼

重檐敞处受槐薰,扫尽江村雨后云。
佛法本无南北异,世情强有晦明分。
个中苟住元无住,此外无闻却是闻。
谁道结楼入已去,床头诗版几朝曛。

作品评述

《南明楼》是宋代诗人叶茵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明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意与赏析:
诗人描绘了南明楼,楼上层层檐廊敞开,吸收着槐树花香,从楼中可以俯瞰江村,雨过后的云彩已经消散。这种景象对比凸显了佛法的本质,表明佛法无论南北皆同,没有区别。然而,世俗的人情却强调了晦明的差异。诗人认为,人们固守于世俗之中,执著于表象而忽视了内在的真谛。在这种环境之中,只有埋头苟且的人才能保持真实,而那些名利场上的喧嚣却无法真正传达真相。诗人自问:谁能说楼已经建好,床头的诗稿经历了多少朝曛的昏暗。

这首诗以南明楼为象征,通过景物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俗的思考。南明楼高居云端,象征着超越尘世的境界,而下方的江村和世俗的人情则代表了现实的琐碎。诗人以佛法的智慧对比了二者,认为佛法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而世情则是变幻无常的。在这样的对比下,诗人呼唤人们能够超脱世俗的束缚,寻求真实的自我。

这首诗表达了对尘世的冷眼和思考,呼唤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追求,寻求内在的真谛。它通过对南明楼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白旗走报山前事,昨日官军破绿林。千里人烟皆按堵,一春农事最关心。不知郊外雨多少,试探田间水浅深。翠玉楼中无限好,可无闲暇一登临。

叠锦联貂帽,飞光散羽旗。虎文双箙重,金粟小秋垂。望鹘翻云没,呼鹰驻马迟。更闻传令去,先促羽林儿。

流年转眼一飞梭,如此头颅奈老何。狼籍落花春不老,竹鸡滂处雨声多。

一沼光涵四座寒,夕阳回首更凭栏。凭师早把香莲种,他日期来结社看。

金粟安排雨后黄,定知花亦爱新凉。夜深月透玲珑影,花自光明月自香。

上德钦明代,中阶翊亮司。夔龙曜勋业,鸾凤肃威仪。复古高文丽,为邦惠化绥。还富奉侯瑞,归辅太平基。

菩提元等平,摩尼一颗明。非色非非色,了自本无名。

乾枯如我真何用,谩结蒲团竹椅缘。缄口向人无一语,此灯他日遣谁传。

梁、曰齐泽、曰严濑,为四图,属予赋词。予谓蜀君平之高,扬子云所谓虽隋和何以加诸者,班孟坚独取子云所称述为王贡诸传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诸传,尊之也。故予谓和之当并图君平像,置之四图之间,庶几严氏之高节者备焉。作乳燕飞词使歌之濮上看垂钓。更风流、羊裘泽畔,精神

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却缘华屋在,长得好时催。花外衔泥去,空中接食回。不同黄雀意,迷逐网罗媒。

壮游车辙遍天涯,晚落农桑不自知。许国虽坚身遽老,读书未倦眼先衰。云深岭路樵归晚,雨细江亭渡发迟。一事犹堪慰孤寂,锦囊倾倒有新诗。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暗灯延鼠辈,残漏付鸡人。柏酒浮三酌,蔬盘荐五辛。冻吟多累句,孤坐绝来宾。镜里丝丝发,平时六十春。

少时豪气恨沈沦,缪意诗书可庇民。长笑壮年无一事,微吟只有故人亲。

寂寞寒枝问栖燕,柳疏梧老影熹微。炊烟冷落犁荒垅,篷雨廉纤缆断矶。拟阅旧书成懒癖,旋篘新酒解愁围。家人不惯田园趣,刚道天寒盍早归。

九重蕡烛照帘栊,三殿乘舆去贺冬。金面垂慈多喜色,史官书瑞奉年丰。

不羁风韵有萧郎,白傅新诗已满筐。烟薄露寒虽写瘦,自态清节也凌霜。

亦是无心出,不如归意闲。一身随铁锡,十载住金山。定石沾花雨,清庙带病颜。常云迷觉路,只在片言间。

金作盘龙绣作鳞,壶冰楼阁禁中春。君王避暑来游幸,风月横秋气象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