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

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
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作品评述

《久客》是一首唐代杜甫的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外地漂泊的生活以及他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久客知交情,深处见俗情。
形容衰颜岂是真,小吏最相轻。
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像狐狸那样的动物算什么,豺虎却在横行。

诗意和赏析:
《久客》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外旅居时对人情世故的体会,以及他对离乡别亲友的痛苦之情。"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指出了杜甫在外漂泊久了,渐渐了解了他人的真实面目。他的容颜变老了,但有些人却不珍惜他的交情,他们中的小吏们最看不起他。"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是描写了杜甫离开国家时,他对忠臣王粲的哀悼以及对能言善辩的朋友贾生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是对身边险恶的人物的不屑和对自己的无奈之感。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外凄凉的生活环境和对友情和国家的思念之情。杜甫在诗中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刻的感慨,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自己的无助感,同时也传达了对真挚友情和国家的热爱。这首诗揭示了杜甫作为一个诗人的使命感,即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捧起真挚的友情和对国家的思念之情,用诗歌为之呐喊和呵护。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挟弹飞觥迹已陈,赏心事去负芳辰。数经风雨花尤厄,试说关山柳亦颦。人到苍皤方觉老,天无红绿不成春。近来未有池塘梦,谁道先生意尚新。

政术平生欠讲明,赖公关决可蒙成。食新虽有丰登望,阖郡宁无叹息声。因为赛神携一榼,暂能择胜驻双旌。归来依旧尘劳在,不尽消遥物外情。

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苍潭枯海树。正雪窦高寒,水声东去。古意萧闲,问结庐人远,白云谁侣。贺监犹狂,还散迹、千岩风露。抱瑟空游,都是凄凉,此愁难语。莫趁江湖鸥鹭。怕太乙炉荒,暗消铅虎。投老心情,未归来何事,共成羁旅。布袜青鞋,休误入、桃源深处。待得重逢却说,巴山夜雨。

一染浮名十五春,强随时态役天真。何年卜筑兹山下,却笑区区世路人。

一枝冰萼。鬓云低度横波约。醉扶曾罥乌巾角。长是春来,肠断宝钗落。罗衣乍怯香风薄。夜深花困遮垂幕。不堪往事寻思著。休问尊前,客恶主人恶。

半年领郡固无劳,一日为心素所操。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闶闳高。理人虽切才常短,薄宦都缘命不遭。从此归耕洛川上,大千江路任风涛。

对言方有默,因默乃名庵。庵留默不遣,一物遂为三。龟扫泥中痕,正恐力弗堪。自问呵默者,了然成妄谈。

山下清溪溪上渡,舟回九曲皆奇。诸峰罗列翠屏围。烟霞今阆苑,花木昔瑶池。念念神仙无觅处,洞天留在灵祠。从教猿鹤笑吾痴。还山非不乐,未忍负明时。

杜公寻妙诀,道本先求。认得争持修。恩爱断,便回头。黑烟都去尽,出得无愁。云友与霞俦。蓬岛路,*同游。

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城陷撞军入,掠去随故和。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数日望回骑,荐致临风悲。

诉得冤伸意始休,敝帷埋骨几经秋。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作传自应班豫让,论功何止及留侯。世间义字无人识,写在荒丘马冢头。

铮然梧叶响敲风,凉月疏星秋正中。万顷水花浑老尽,一簪醉日倚残红。

池上数枝开遍。临水幽香清浅。楼上欲黄昏,吹彻一声晴管。零乱。零乱。衣上残英都满。

青山如有期,佳处故当屋。山势西南来,发冈自岷蜀。其下生伟人,自反常自缩。达观万物表,山界归一粟。

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何以洗此污,清溪一泓水。

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闇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后开无力。孔雀衔来向日飞,翩翩压折黄金翼。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砻山岳罗星斗。开卷长疑雷电惊,挥毫只怕龙蛇走。

羡君家阙下,不踏九衢尘。万卷书中坐,一生闲里身。贪诗疑有债,阅世欲无人。昨日相思处,桐花烂熳春。

白发垂垂一叶身,今年贫似去年贫。住山不与山为主,水石烟云也笑人。

山势欲相抱,一条微径盘。攀萝歇复行,始得凌仙坛。闻道葛夫子,此中炼还丹。丹成五色光,服之生羽翰。灵草空自绿,馀霞谁共餐。至今步虚处,犹有孤飞鸾。幽幽古殿门,下压浮云端。万丈水声落,四时松色寒。既入无何乡,转嫌人事难。终当远尘俗,高卧从所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