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鹘行(一作画雕)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作品评述

《画鹘行(一作画雕)》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画中的鹘鸟,表达了诗人对画师的赞美和对鹘鸟的敬佩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一幅画中的鹘鸟为主题,通过对鹘鸟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画师技艺的赞美和对鹘鸟的敬佩之情。

诗中的“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描绘了鹘鸟的高傲和灵动,给人一种秋天的凉爽感觉。诗人初见鹘鸟时感到惊讶,因为它没有被束缚住,能够自由地站立在画中。这使诗人认识到画师的妙手,能够将造化的奇妙表现出来。

诗中的“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表达了鹘鸟的威严和力量,使人感到它随时可能飞出画外。诗人侧着脑袋仰望天空,宁愿让其他禽鸟消失,只留下鹘鸟的身影。

诗中的“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表达了鹘鸟的飞行能力,它的翅膀如同刀剑一样锋利,能够超越人类的世界。诗人将鹘鸟的形象与乾坤的峥嵘相比,使人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鹘鸟的威严。

诗中的“粉墨且萧瑟”表达了画中的鹘鸟的淡雅和凄凉之感。诗人缅怀云沙之间的景色,认为鹘鸟在画中有一种烟雾般的质感。

最后两句“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表达了诗人对鹘鸟的敬佩之情,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心境。诗人在欣赏鹘鸟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步履缓慢,心情郁闷。

整首诗以描绘鹘鸟为主线,通过对鹘鸟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画师技艺的赞美和对鹘鸟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展示了杜甫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贤圣久不作,我行真可怜。望归黄柳外,坐到碧山前。老马知官道,饥鹰集野田。晚风吹急雪,回首一茫然。

抒情

罗浮山如万石锺,一服南走如渴龙。雷奔电万遮不住,直抵海滨无去处。低头饮海吐绛霞,举头戴著祝融家。珠宫玉室水精殿,万水一日朝再衙。青山四围作城郭,海涛半浸青山脚。客来莫上浴日亭,亭上见海君始惊。青山缺处如玉玦,潮头飞来打双阙。晴天无云溅碎雪,天下都无此奇绝。

抒情

多病伤春客,经时独掩扉。偶随游骑出,已见落花飞。芳草微迎履,香风细弄衣。扁舟可载酒,便拟后浮归。

抒情

与花不同色,与竹元同德。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国。

抒情

一诏皇城四海颁,丑戎无数束身还。戍楼吹笛人休战,牧野嘶风马自闲。河水九盘收数曲,天山千里锁诸关。西边北塞今无事,为报东南夷与蛮。

抒情

苹末萧萧忽怒飞,松公欲仆竹君欹。无人委曲镌风伯,晚稻方花最怕吹。

抒情

春光挽我出柴扃,道上陈根换短青。尚怯东风寒料峭,已闻好鸟语丁宁。

抒情

幅巾私第已归休,当宁虚怀更款留。避宠虽辞持节册,送行犹用济川舟。城南旧圃扃花洞,洛下新庄引御沟。诏谕两京居密迩,不妨乘兴往还游。

抒情

踽踽复睘睘,谁知远客情。衰龄余六甲,酷暑畏三庚。旧业今何有,秋衣亦未成。东邻弄羌管,休作断肠声。

抒情

最是农家乐,收成十月天。春耕余谷种,秋税了官钱。儿女团朝日,鸡豚散野田。邻翁相见处,凶稔说明年。

抒情

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那回临别两魂销,恨迢迢,双桨春风打暮潮。

抒情

麦秋数尽稻花春,六尺茅茨百懒身。散策崎岖聊永日,击舟剥啄定幽人。关心有念真形役,过眼无根俱客尘。肯着青鞋从我老,队香径遣断归轮。

抒情

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抒情

竹萌何处在,石笋眼中青。乞取分幽径,难忘玉笋廷。

抒情

居室要须存野意,不求轮奂炳丹青。王侯第宅他崇贵,麋鹿山林我性灵。

抒情

人生百忧坐一官,况与群飞接羽翰。两具吴牛给耕足,三间茅屋著身宽。焄蒿凄怆会不免,简俭寂默差可安。康庄坦坦不整驾,可怜平地生涛澜。

抒情

戒途飞万里,回首望三秦。忽见天山雪,还疑上苑春。玉痕垂泪粉,罗袂拂胡尘。为得胡中曲,还悲远嫁人。

抒情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抒情

真如实不如,万法了无依。钟中无鼓响,不堕往来机。

抒情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