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李益的《从军北征》
拼音和注音
tiān shān xuě hòu hǎi fēng hán , héng dí piān chuī xíng lù nán 。
翻译及意思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词语释义
天山:天山tiānshān亚洲中部大山系,东段在中国新疆中部,西段在中亚。多米以上山峰,主峰托木尔峰米
后海:北京·什刹海的别称。
行路:行路xínglù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骨肉为行路。——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横笛:乐器名。横吹的笛子。
行路难: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唐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唐白居易《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2.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内容多描写世途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情怀。以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十九首较闻名。
风寒:冷风和寒气。
海风:1.从海上吹来的风。2.[通常于白天]自海面吹向陆地的凉爽微风。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原诗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