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古诗后十九首(其十二)》
拼音和注音
dōng chéng shǔ fú yún , ā gé bǎi yú ch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浮云:1.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2.飘忽不定;3.骏马名等。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东城属浮云,阿阁百馀尺。
岁暮多悲风,游子衣裳薄。
四野何萧条,所遇但遗迹。
来者自为今,去者自为昔。
盛年奄已衰,含意将安适。
燕赵出名倡,红颜照宛洛。
结束随时变,弦歌日相索。
未弹理怀袖,若在远行客。
弄指一何妙,列柱一何迫。
驰情视双燕,飞入王侯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