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作淮口遇见诗戏用其韵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作品评述

诗词:《迨作淮口遇见诗戏用其韵》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中文译文:
当我在淮口写下这首诗,感到自己的诗就像一匹得了病的出色骏马,悲鸣着跑向了草地的边缘。
有一个孩子真正是一匹骏马的后代,一喷一声,群马都被吓倒。
保持内心平静,不要妄加吟咏,名声不宜过早而来。
借助风和涛声,我的笔力仿佛风暴扫过孤云。
不如陶家的孩子,围着房子寻找着梨子和枣子。
你看,用这样的韵律押韵,已经胜过了郊野和岛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自嘲诗。诗人以自己的诗作比喻为病骥,表达了他对自己才华潜在的不满和自我怀疑。他感叹自己的诗作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和赞赏,就像一匹得了病的骏马,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诗中提到了“有儿真骥子”,意指有人能够在诗歌创作中取得真正的成就,一经问世就能够引起轰动,让其他的才子们望尘莫及。

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告诫自己要养气,不要过早追求声名。他认为诗作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练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声名和名利的淡然态度,认为过早地追求名声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诗的最后几句中,苏轼运用风涛和孤云的意象来形容自己的诗笔,表达了他在创作中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决心。他自比陶渊明,认为自己的诗才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才子,用强大的押韵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胜过了一般的田园诗作。

整首诗以自嘲和自省为主题,反映了苏轼对自己诗才的自我评价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诗中展示了苏轼豪放的诗风和对于诗歌创作的热忱,同时也凸显了他对自身才华的不满和渴望得到真正的认可。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孝友平生事,守廉天下难。居官一日俸,阖室几人餐。病骨何妨瘦,吟肩不肯寒。功名未须问,且奉版舆安。

人道长生,算来世上何曾有。玉尊长倒。早是人间少。四十年来,历尽闲烦恼。如今老。大家开口。赢得花前笑。

东门留客处,沽酒用钱刀。秋水床下急,斜晖林外高。金羁络騕褭,玉匣闭豪曹。去日随戎幕,东风见伯劳。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香歇。袂红黦。记立河桥花自折。隼旟绀幰城西阙。教妾惊鸿回雪。铜驼春梦空愁绝。云破碧江流月。

活中死眼,无作有用。方寸不移,十方独弄。巧拙不到处,监官有出身。亲言出亲口,鸡犬闹比邻。

金华山下赤松乡,何日横门杜短墙。皮几鹑衣甘淡泊,竹阴花径任徜徉。雨馀静听溪流激,风过时闻稻米香。缄负此心刚未遂,羡渠陶子傲义皇。

桂叶眉丛恨自成。锦瑟弦调,双凤和鸣。钗梁玉胜挂兰缨。帘影沈沈,月堕参横。屏护文茵翠织成。摘佩牵裾,燕样腰轻。清溪百曲可怜生。大抵新欢,此夜□情。

三推礼就,万庾祈凝。夤宾志远,藨衮惟兴。降歆肃荐,垂祐祗膺。送神有乐,神其上升。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辛苦挥戈挽落日,殷勤蓄电造惊雷。远闻南社多才俊,满饮葡萄祝酒杯。

四朝遗老,须眉白、巧历不知其纪《瘗鹤铭》云:“鹤寿不知其纪”。真唤九重为座主,肯谒侯门王邸。晚会耆英,未论爵德,乡曲无如齿。酒酣度曲,妙音久不闻此。堪叹化鹤重来,但累累华表,旧人存几。散尽黄金,留箧中团扇,怕秋风起。结绮歌阑,披香宴悄,放出深宫里。颠毛虽秃

恒相无多路,邮筒苦不传。韩陵高树杪,碣石乱云边。世事添酣睡,高才早弃捐。朔风吹水立,俯仰一潸然。

竟夜闻落木,雨歇窗如新。披衣有忙事,檐前看归云。初阳上林端,鸦背明纷纷。我亦迫经课,日计在一晨。再烧结愿香,稍洗三生勤。群公持世故,白发到幽人。幸不识奇字,门绝车马尘。谁能共此窗,竹影可与分。

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萧下月坛。风伯前驱清宿雾,祝融骖乘破朝寒。英姿连璧従多士,妙句锵金和八銮。已向词臣得颇牧,(时颖叔新除熙河帅。)路人莫作老儒看。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记擘吟笺手欲皴,至今满箧玉湖春。郢人妙质何曾死,乞与风斤运用神。

雨雪不顺时,阴阳失明晦。麦根半成土,农夫泣相对。我公诚诉天,天地忽已泰。长飙卷白云,散落群峰外。拂砌花影明,交宫鹤翎碎。宿鸟晨不飞,犹疑月光在。碧树香尽发,蠹虫声渐退。有客怀兔园,吟诗绕城内。

宝山烟霁,金湖波渺,珠帘高卷清霜。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芳菊袅秋香。更榴房斗紫,柑实传黄。观阁凌空,杯盘照坐独醒狂。良辰乐事难忘。正少年游冶,人在任庄。铜钵探题,金钗当酒,一时绿鬓红妆。故国黯凄凉。漫情随水远,兴与云长。要是致君尧舜,千古继垂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