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蒲涧信长老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
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作品评述

《赠蒲涧信长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优钵昙花岂有花,
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
(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
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
为采松肪寄一车。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蒲涧信长老的赠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信长老的赞赏和敬意,并在其中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幅山水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通过对信长老的赠诗,表达了自己对修身养性、向道追求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首先,诗中提到的“优钵昙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花朵,暗喻了修行者在追求道路上的超脱和卓尔不群。接着,苏轼问信长老唱这首曲子是为了向谁致敬,表达了自己对信长老的敬佩和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提到了自己曾经从子美那里得到了一把桃竹杖,但是土人却不识此物。这里反映了苏轼对子美的赞赏和感激之情。然后,他表达了不愿意向俗世寻找表面上的享乐,而是更注重内心的追求和修炼,不追求安逸的心态。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在林间高坐时,有时会有老虎出没,但他在享用粥后却听不到鸦鸣声。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在山林中修行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超脱尘世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诗,苏轼提到了胜游自古兼支许,以及寄送一车松肪。这里胜游指的是超脱尘世的修行之旅,支许是指支那(指南方)和许(指北方),意为遍及天下。苏轼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并将一车松肪寄予信长老,表达了自己对信长老的敬意和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修行道路的敬仰。同时,也通过对信长老的赞美,体现了对道德高尚的人物的敬佩和推崇。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表达了他对修身养性、超脱尘世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茫茫摘叶与寻枝,独许山翁亲见伊。点著直行三万里,至今脚迹少人知。

八张机,回文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厌厌无语,不忍更寻思。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匣中雷吼一长剑,溪上月明多少舟。无贼可平间李愬,有人不访倦王猷。银杯缟带从渠便,瑶树琼林得自由。衣敝独嫌灰絮料,帘高想见月垂钩。

梁山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若下清塘好,清塘胜若耶。鸳鸯飞镜浦,鸳鸯睡银沙。两桨夹螳臂,双榔交犬牙。照波还自惜,艳色似荷花。袖惹红萍湿,裙牵翠蔓斜。大堤东过客,背面在兼葭。日落红风起,清歌杂笑哇。

秋来春去雁宾熟,秋去春来燕子忙。寒暑自分人事信,不须禽类互炎凉。

野寺不逢僧,修廊且缓行。竹藏双鹤睡,风助一蝉鸣。坐石侵衣冷,临风漱玉清。咏归无限意,新月带星横。

明月珠,不可襦。连城璧,不可啇。世间所有皆虚无,百年光景驹过隙,功名富贵将焉如?君不见北邙山,石羊石虎排无数,旧时多有帝王坟,今日累累蛰狐兔,残碑断碣为行路。又不见秦汉都,百二山河能险固,旧时宫阙亘云霄,今日原田但禾黍。古恨新愁迷草树,不如且买葡萄醅。携壶

石龛金佛一千身,不到支提孰识真。仿佛钟声鸣翠阜,晶荧灯焰下苍旻。平生梦想烟霞际,今日来游鬓发新。踏破禅林秋月皎,水云间淡入精神。

山庄杖屡饱相从,每日须拚十日中。鼎足三人同宿留,瓮头一盏奉从容。别来不隔千山月,旧赏难乘两腋风。更想先生新活计,烟波别丛兴方浓。

久别思见面,重逢反成悲。相持问年纪,各在桑榆时。道途筋力残,玄发成素丝。时命苟不遭,有才亦奚为。荣华既非愿,但愿亡寒饥。眼前且相慰,老别难再期。此语亦良苦,君心还自知。

鹅溪未易扫千寻,龙箨何曾看溢林。谁遣琅玕青我眼,道人披腹有高吟。

云漠漠,云漠漠,云拥紫皇家。岩上神仙无一事,幅巾临水看桃花。点点是丹砂。

人生天地长如客,何独乡关定是家。争似区区随所寓,年年处处看梅花。

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

几年龙技学勤劳,淮拟丰餐嗜炙肴。庖刃如新惊岁晚,亦无蛙鳝荐松醪。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神舟稳驾出沉流。明月辉辉命自周。两个先生暗点头。有来由。万劫轮回向此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