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古意(其三)》
拼音和注音
xiè yīn yǒu gū zhú , cháng hán qiān suì shu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岁:封建时代尊称王公等(多见于旧小说、戏曲):~爷。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
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
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