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十咏·月窟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作品评述

《海阳十咏·月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
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
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

诗意:
这首诗以海阳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月窟的景象。诗人用流动的水滴洗涤着幽石,仿佛是在注入团圆之地。这些水滴就像一杯常满的酒,承载着清澈的夜露。月光斜照在崎岖的山石上,映照出寒冷的林木和温暖的春日。游人们不敢靠近,生怕有蛟龙在守护着。

赏析:
《海阳十咏·月窟》通过对月窟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刘禹锡细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诗中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和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月窟的神秘与美丽。

首先,诗中使用了“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这样的描写,通过水滴与石头的互动,表达了水滴的洁净和石头的幽深,暗示了月窟的神秘和宁静。

接着,诗人用“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来形容水滴,将其与杯中的酒和夜露相比,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水滴的清澈和纯净。

然后,诗中的“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一句,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山石的崎岖和林木的寒冷,但又透露出春日的温暖和希望。

最后,诗人提到“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以蛟龙来象征月窟的神秘和危险,表达了游人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敬重。

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月窟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事物的畏惧,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作者介绍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推荐

已是秋阴更夕曛,乱山高下起寒云。危楼愿见客何处,远笛不知人厌闻。身外流年波渺渺,眼前生事叶纷纷。此愁万斛谁量得,直为重拈庾信文。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幽径草初青,无人知地名。征鞍千里远,倚杖一江横。云重欲为雨,风和拗得晴。家家好春色,春色遍空明。

平生游城郭,殂没委荒榛。自我辞人世,不知秋与春。牛羊久来牧,松柏几成薪。分绝车马好,甘随狐兔群。何处清风至,君子幸为邻。烈烈盛名德,依依伫良宾。千年何旦暮,一室动人神。乔木如在望,通衢良易遵。高门傥无隔,向与析龙津。

满城和气在春台,玉漏沉沉铁锁开。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市桥渐涨丰容柳,江路犹残的皪梅。欲与先生拚醉赏,未须归去隐蒿莱。

孤踪水上萍,岂料过希龄。药圣贫难疗,钱神祷不灵。行云风断续,蜕叶雨飘零。半世知心者,书灯一点青。

十分花事属歌喉,笑入芳尘烂漫游。皇道太平无忌讳,纵横何处不风流。

今日风期恶,迟回一水滨。村旗呈酒圣,庙鼓赛河神。跃鲤曾惊网,饥乌不避人。商工时借问,何处即通津。

今朝笑语同,几日百忧中。鸟度剑门静,蛮归泸水空。步霜吟菊畔,待月坐林东。且莫孤此兴,勿论穷与通。

两马齿俱壮,自骄千里材。生姿何轩轩,或是龙之媒。一马立长衢,顾影方徘徊。一马裂衔辔,奔嘶逸风雷。立岂饱刍豆,恋栈常思回。奔岂欲野齕,久羁羡驽骀。两马不同调,各为世所猜。问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

晖晖晴日树头平,望外遥山宿雾轻。积潦夜增南浦涨,微风朝送北窗清。滞留羁客牵归思,陶写新诗尽物情。谁谓克宵常苦短,老来无寐厌长更。

道山仙圣典刑真,原庙功臣剑佩新。归掩柴门无此梦,撚须画腹对斯人。

少壮营营正苦心,凭栏况味不如今。如今饭散凭栏立,一本寒枯木在林。

远远飞来一幅书,愈风诚重复何如。相逢相见未期日,目断千山插太虚。

掣断名缰,敲开利锁,忻然跃出樊笼。无拘无管,纵步任西东。自在逍遥活计,占无为、清净家风。无情念,亦无憎爱,到处且和同。不唯身坦荡,心中豁畅,性上玲珑。更不搜婴姹,坎虎离龙。方寸澄清湛寂,得自然、神气和冲。神仙事,何愁不了,决定赴蓬宫。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到处已无花可吹,东风犹自舞残枝。山僧只解关门睡,春去春来总不知。

湖面黏天不见堤,湖心茭葑水周围。暮鸿成阵鸦成队,已落还飞久未栖。

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清光委衾枕,遥思属湘沅。空帘隔星汉,犹梦感精魂。

唐州将士死生同,尽逐双旌旧镇空。独破淮西功业大,新除陇右世家雄。知时每笑论兵法,识势还轻立战功。次第各分茅土贵,殊勋并在一门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