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虎角深藏不待时,全机曾许雪林知。
如今百越拈来也,草偃风行是信旗。

作品评述

《送僧》是宋代释重显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虎角深藏不待时,
全机曾许雪林知。
如今百越拈来也,
草偃风行是信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将虎角、全机、百越、草偃等词汇巧妙地运用,通过意象的构建,表达了作者对僧人的深切思念和送别之情。

首句“虎角深藏不待时”,虎角象征着威武和勇猛之气,深藏在内,意味着僧人内心深处的自律和修行精神。不待时则表明了时光的匆忙,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和无法挽留的现实。

接着是“全机曾许雪林知”,全机指的是全身,雪林是僧人修行的地方。这句表达了作者曾经与僧人约定在雪林相见,彼此了解对方的全身心投入修行的决心。

第三句“如今百越拈来也”,百越指的是各地的山川草木,拈来意味着触摸、拿取。这句表达了离别后,无论处于何地,作者都能感受到僧人的存在,仿佛能够触摸到他的身影。

最后一句“草偃风行是信旗”,草偃意味着草木平伏,风行代表着僧人四处游历。这句表达了僧人坚定的信仰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他们行走于世间,宛如一面扬起的旗帜,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抒发了对僧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其修行精神的赞美。作者借助于象征和意象的运用,使诗词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离别的苦涩与情感的凝聚。

诗词推荐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此行季春月,时物

感旧情怀日日深,三春能几半晴阴。醉题难尽当时意,啼彻春风羡暮禽。

船到沧州且少留,客来同上酒家楼。沿河树折枣初剥,满地藤枯瓜未收。

卖卜长安作漫游,裹粮千里为报谋。时危贵得班超相,命薄那能李广侯。术挟瑟竽虽易售,话逢枘凿亦难投。江头雨滑东风急,挑却行包归去休。

胸中事简,面上气和。白头随我老,青眼见人多。一身幸且惭愧,千钵相从奈何。曲木床头坐不语,玉蟾推月过星河。

藏头露影问来由,却把西江尽力酬。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

人家点缀荻花林,水绕阶除雪湿衿。最是疏篱与修竹,脚根半入小河深。

绕树垂萝荫曲堤,暖烟深处乱禽啼。何人来此共携酒,可惜拒霜花一溪。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理气虽然不可无,形而上下有精粗。概将动作名为性,天地同为牛马区。

白日经檐短,风霜吹客衣。梅梢惊岁晚,沙际看春归。

缙云新命诏初行,才是孤魂寿器成。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鹜归来月正明。多少四年遗爱事,乡闾生子李为名。

地势东南尽,清江吴越分。修涂杂川陆,游役念良勤。相从二三子,心期同欣掀。逢幽不暂憩,何由解尘纷。抗迹蹈奇石,扬情瞩流云。崇林拥密翠,细草潜幽薰。兰亭访旧游,昔尝览遗文。有生怜共尽,兴怀岂惟君。逍遥千载上,逸兴故不群。风流咏觞乐,寂寂今无闻。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结发从征听鼓鼙,未曾一展胸中奇。弯弓如月落霜雁,谁道将军能赋诗。

鹤行而啄,青玉嘴,枯松脚,兔蹲而累,尖两耳,攒四蹄。往往於人家高堂净屋曾见之,锦装玉轴挂壁垂。乍见拭目犹惊疑,羽毛襂褷眼睛活,若动不动如风吹。主人矜夸百金买,云此绝笔人间奇。画师画生不画死,所得百分三二尔,岂如翫物翫其真。凡物可爱惟精神,况此二物物之珍。月

歌鼓犹闻治世音,逃喧爱寂自沈吟。九衢翠铀春□□,一室青灯夜独深。岂不冻云开霁月,其如老眼异童心。□□变幻凉州梦,便觉繁华胜似今。

暮烟迷海戌,远水接淮天。拍塞凭栏恨,神京在北边。

钱塘江头驻龙马,西湖风光甲天下。西湖西边屋万閒,中有沈沈醉花者。莺莺燕燕日日春,萍虀豆粥蜡代薪。黑杀吹飚忽过江,忧贻君父辱在臣。烽火连天天已近,浪将督师答天问。畏缩不前江神嗔,坐受排墙侣西晋。嗟今玉辇竟蒙尘,将相受辱甘帼巾。求如西晋已觖望,万世遗笑无人秦。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