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作品评述

芄兰翻译及注释

翻译
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
1.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2.支:借作“枝”。
3.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
4.能:乃,于是。一说“宁”“岂”。知:智,一说“接”。
5.容、遂:舒缓悠闲之貌。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
6.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7.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8.甲(xiá):借作“狎”,戏,亲昵。一说长也。

芄兰鉴赏

  此诗两章开篇都以“芄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这是诗经中惯用的复沓的手法,用以强调本意,诉说“童子”的不解风情。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芄兰创作背景

  有关此诗背景的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超越级别)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今人高亨等则以为是刺童子早婚,高亨《诗经今注》说:“周代统治阶级有男子早婚的习惯。这是一个成年的女子嫁给一个约十二三岁的儿童,因作此诗表示不满。”程俊英《诗经注析》则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贵族少年的诗”。一谓美卫惠公,近人徐绍桢《学寿堂诗说》说:“当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其大夫作诗美之,欲勉其进德耳。”一谓恋歌,今人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

作者介绍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诗词推荐

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诗经

玲珑奇石绕林间,屈曲高低未易攀。非斧非斤谁运巧,偏来琢就此蓬山。

诗经

乐道岩前沙路平,淡烟和月照人行。林端仙馆千山合,石罅灵泉一派清。蕴藻竞严朝斗意,琳琅惟听步虚声。青书奏罢黄冠睡,独有滩雷彻夜鸣。

诗经

蹁跹先春雀,风暖喧晴檐。惊人鲜得食,阚阶无停瞻。不趋太仓中,小腹恣属厌。高秋寒露下,大水须深潜。

诗经

拥麾仗节往来频,抚字澄清处处新。想见兹辰介眉寿,遥应驩动几州人。

诗经

黄花古城路,上尽见青山。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间。野情随卷幔,尘事隔重关。道合偏重赏,官微独不闲。鹤分琴久罢,书到雁应还。为谢登临客,琼林寄一攀。

诗经

谭子文章旧有声,几年同客锦官城。江楼列炬千锺饮,花市联鞍一字行。人世绝知非昨梦,天真堪笑博浮名。空斋独夜萧萧雨,枕上诗成梦不成。

诗经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诗经

曾见君家亭上碑,东望风月动闲思。昔无卜筑如相待,今遂登临是不期。万顷白云山缺处,一庭黄叶雨来时。许昌应负重泉恨,当日阳春枉赋诗。

诗经

五凤规橅到眼中,摘星奇观欲争雄。客乘云气游三岛,人听歌声指半空。便拟瑶杯酌银汉,何妨醉面受天风。胡床不尽登临兴,未觉邦君后庾公。

诗经

广寒官中第一仙,情深不碍韵超然。劝君莫作儿女态,但向花前倾玉船。

诗经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雾豹只忧无石室,泥鳅唯要有洿池。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z5.莫负美名书信史,清风扫地更无遗。

诗经

荏苒伤春老,蹉跎惜岁华。客居移未定,社酒不须赊。花柳知无恙,云山画莫加。寻芳徒步好,何用早将车。

诗经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江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诗经

太仆济济唐衣冠,五马不著黄金鞍。饮流系树各有廷,未许便作驽骀看。鬃鬣萧萧绿云节,喷沫长鸣山岳动。世无伯乐肉眼痴,那识渥洼千里种。官家去年搜骏良,有马尽拘归监坊。遂令天下气凋丧,驴骡□□争腾骧。只今康衢无马迹,得见画图差可识。画图画图奈尔何,抚几为之三叹息。

诗经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天。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三千。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诗经

火云烧浪峡中归,朔雪横江又语离。一世由来迎送里,多才好去盛明时。人知与我为兄弟,或欲从君间鬓髭。为说掌中亡玉树,中年怀抱总堪知。

诗经

文物以纪,藻色以明。礼备奉举,遹观厥成。睿知有临,诞甫文德。教雨化风,洽此四国。

诗经

龙绕旌竿兽满旗,翻营乍似雪中移。中军一队三千骑,尽是并州游侠儿。

诗经

老去工夫在一丘,解骖重使借胶筹。忧关王国漫腾口,事为他人常压头。蚁穴贵堤犹未计,鲋车涸辙若为谋。恩波况是如天阔,早放棠湖理钓钩。

诗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