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刘禹锡的《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拼音和注音
cháng shí zài bǐ kuī jīn guì , xiá rì dēng lóu dào shí q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石渠:石筑的水渠。见“[[石渠阁]]”。
登楼:上楼。指汉末王粲避乱客荆州﹐思归﹐作《登楼赋》之事。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常时:固定的时间。平时。时常,常常。
暇日:暇日xiárì闲暇的时日安得使予多暇日。——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金匮:金制的藏书匮,比喻缜密之意。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原诗
蝉鸣官树引行车,言自成周赴玉除。远取南朝贵公子,重修东观帝王书。常时载笔窥金匮,暇日登楼到石渠。
若问旧人刘子政,如今白首在南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