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李方叔

平生经世策,寄食不资身。
孰使文章著,能辞辙迹频。
帝城分不入,书札詗何人。
子未知吾懒,吾宁觉子贫。

作品评述

《寄答李方叔》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经世策,
寄食不资身。
孰使文章著,
能辞辙迹频。
帝城分不入,
书札詗何人。
子未知吾懒,
吾宁觉子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陈师道的一种愤慨和无奈之情。他直言自己虽然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政治智慧,但却无法得到世人的赏识和重用。他曾经寄予希望于文学才能,但他的才华却无法在官场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可。他心有不甘,感叹自己的文章才华虽然出众,却无法获得官位和荣誉,被人忽视和冷落。他曾多次给皇帝和官员们写信,但却没有得到回应,不知道自己的书信是否被人所阅读。他在诗中感叹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被埋没,同时也表达了对李方叔(诗中的收信人)的关心和忧虑,担心他也处于贫困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人通过自述平生经世的经历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表达了他对官场上的不公平和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他的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认可,使得他无法进入帝都的权力中心,无法得到重要的官职。他对自己的文章才华和辛勤努力的肯定,与对他人的冷漠和忽视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无奈和愤慨在诗中流露无遗,同时也展现出对李方叔的关心和担忧,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期望。整首诗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深沉而真实的情感,使人不禁对他的遭遇和心境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诗词推荐

朱甍碧瓦照孤城,杖屦翛然野色清。縠卷水风轻荡漾,珠翻荷雨自亏盈。胜游已觉非人境,妙语宁须味玉英。愿借金篦聊刮目,不容幻翳有纤萌。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寓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

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荷心虽浅狭,镜面良渺瀰。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一饮至数石,温克颇似之。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请君诘欧陈,问疾来何迟。呼儿扫月榭,扶病及良时。

旄节拥凭熊,逶迤向鉴龙。顺成时过蜡,闭塞令行冬。雪龚痕犹湿,梅林思已浓。传呼空谷应,前导白云逢。飞盖多邀客,停车数问农。禹功双壁断,佛劫万龛重。绝顶标孤刹,疏林透远钟。气蒸泉郁郁,棋局移依石,茶炉坐荫松。醉醒皆众共,小大尽公从。顾以私恩累,难追胜赏踪。原思

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寒涛背海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粲粲忽来红粉晚,故入吾人醉归眼。吾人宿昔翰墨场,消得文君作小妆。莫遣边头风雨恶,惊破文君梦伊洛。孤芳胜韵明年春,坐中谁作伊洛人。

南山含壁尽阳冈,草木朝朝被宠光。梅事已居桃李上,尔于梅也更前行。

黄帽牵船客自摇,水花压岸送归潮。晚风忽断疏蓬雨,秋在烟波第四桥。

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潢石盂。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

卿勿言,朕自思,南诏覆师君不知。卿勿忧,朕自保,范阳弄兵苦不早。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有言如此尚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晓披阊阖见朝阳,知向碧阶添几线。小烟弄柳晴先暖。残雪禁梅香尚浅。殷勤洗拂旧东君,多少韶华聊借看。

冤有头,债有主,撞破砂盆眼卓竖。不是佛,不是祖,太白峰前只如许。

宜男花,春晖草,小草报春晖,叶好花亦好。花上青蚨缀枝满,阿奶花开春日短。疾风卷地起,劲草偃如麻。借问春晖草,漂蓬落谁家。阖闾城外髑髅台,阿奶些魂台上来。宜男草抽花染血,花上之血不可灭。

今夜江边月,光辉分外明。一轮悬碧汉,百里见山城。岸岸花添白,层层浪转青。遥怜闺阁里,相对重离情。

墐户喜冬序,秋容换霜风。可叹景物移,只在笑谈中。菊茂远先见,蓼疏寒更红。老怀欣自惬,渐享爱日功。

静室谭玄旨,清宵独细听。真身非有像,至理本无经。钟定遥闻水,楼高别见星。不教人触秽,偏说此山灵。

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朦胧微有月,潋滟寂无风。时序三秋半,阴晴万里同。山歌与村笛,醉卧听渔童。

为忆田园便拂衣,休官退勇似君稀。尘埃摆脱青衫去,闾里惊嗟白发稀。南亩稻粱仍岁熟,旧山芝术入秋肥。百年从此皆闲日,寄语人间浪是非。

终被春闱屈,低回至白头。寄家僧许岳,钓浦雨移洲。战士曾怜善,豪门不信愁。王孙草还绿,何处拟羁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