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引(破子)

渔父饮时花作荫。
羹鱼煮蟹无它品。
世代太平除酒禁。
酒父饮。
绿蓑藉地胜如锦。
渔父醉时收钓饵。
鱼梁セ翅闲乌鬼。
白浪撼船眠不起。
渔父醉。
滩声无尽清双耳。

作品评述

《渔家傲引(破子)》是一首宋代洪适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父饮时花作荫,
羹鱼煮蟹无它品。
世代太平除酒禁,
酒父饮。
绿蓑藉地胜如锦。

渔父醉时收钓饵,
鱼梁セ翅闲乌鬼。
白浪撼船眠不起,
渔父醉。
滩声无尽清双耳。

诗词的中文译文:
渔父在喝酒时,鲜花作为他的遮荫。
煮着羹汤的鱼,蒸熟的蟹,没有其他的美味。
世世代代太平安宁,除去了对酒的禁令。
酒父在喝酒。
绿色的蓑衣躺在地上,胜过锦缎。

渔父醉酒时,收起钓饵。
鱼和鸟自由自在地在鱼梁上飞舞。
白浪撞击着船,他睡得不醒。
渔父醉酒。
滩涂的声音在他双耳间不绝止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渔父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渔父自由自在、洒脱豁达的情感。诗中描绘了渔父在饮酒时,周围的花朵为他提供了遮荫,而他所享用的鱼和蟹则是无与伦比的美味。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渔父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还提到了世世代代的太平时期,酒的禁令被废除,渔父可以自由地享受美酒。这表明了社会的安宁和繁荣,也暗示了渔父作为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渔父醉酒后的情景。他收起了钓饵,鱼和鸟自由地在鱼梁上飞舞。尽管船被白浪撞击,渔父却沉睡不醒。这种醉酒状态的描写,表达了渔父对于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他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宁静与安宁。

最后,诗中描述了滩涂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在渔父的双耳中回荡,似乎永不停歇。这一描写强调了渔父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琐事的体察和表现。

整首诗以渔父的生活为主线,通过描绘渔父的自由、洒脱、豁达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和声音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渔父生活的真实与美妙,展现了渔父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描绘了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安宁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和声音效果,加之简洁明快的语言,使诗意更加深入人心,给人带来一种惬意和愉悦的感受。

作者介绍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洪适的成就

金石
  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和家居16年期间,用力尤多。先后著成《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见《隶释》),又著《隶缵》、《隶图》和《隶韵》。 但《隶韵》未成。今传世者仅 《隶释》和《隶续》两种,所著《隶释》、《隶续》,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对后代有重大影响。另著有《盘州集》八十卷。洪适对魏晋和隋唐的碑刻也很精通,曾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订正正史上一些记载的错误。

诗文
  洪适诗文论著甚多,留下了很多名篇,四方传诵。故《宋史》评价说:“适以文学闻望”。其中《盘洲集》影响甚大,而《渔家傲引》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词前有小序。对渔父生活加以概述。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如数家珍一样从一月唱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泛舟船上,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把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笛咏唱,畅抒情怀;“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何等和谐、恬静!他们不避纲雨斜风,认定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何等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何等的和谐!这充分反映了其在文学上很有底蕴。事实上,洪适的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取材广泛,大都来源于生活。如洪适致仕后,退而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号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宦游,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赋,名之为《银条鱼赋》。 其诗文论著甚多,并得到时人及后人的认可。

洪适的生平

  父亲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洪适少年时即能日诵书3000言,与弟洪遵、洪迈先后同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

  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使金,洪适年方13,即能任家事。率5个弟弟和3个妹妹奉祖母、母亲避兵饶州(今江西鄱阳),后以恩补修职郎。绍兴七年(1137年)任严州录事参军,绍兴十一年(1141年)任浙西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与弟洪遵同中博学鸿词科,除左宣教郎敕令所删定官。高宗赞其:“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

  绍兴十三年(1143年),继迁秘书省正字。是年父自金归,忤秦桧,洪适出任通判台州军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除知荆门军。后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兼提点刑狱,任内皆著政绩。后迁户部郎中、淮东总领、司农少卿、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中书舍人,任内也为人称道。乾道元年(1165年),任翰林学士签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任怨革弊。次年因久雨而引咎辞职,除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后以观文殿学士、左通奉大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乾道五年(1169年),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此后家居16年,1184年二月辛酉(初二)日(3月15日)病逝。《宋史》有传 。

诗词推荐

溯紫催飞舄,攒红簇去鞍。吾邦倾市送,旁邑塞涂看。清庙登牺象,明庭峙孔鸾。野翁麋鹿友,时与讯平安。

感伤

云叶重重护雪花,玉人隐隐隔窗纱。虽然不带微酸味,免与时人置齿牙。

感伤

下坡黐堕,上坡风鷁退。历险虽末势,未易忘叹慨。散人吏隐心,下上不云悔。摩眼见南山,众岭莫谋大。云阴巧蔽亏,日御颇隔阂。谁规山一凹,千室作阛阓。岚影暝竹柏,吾庐良好在。言归休吾劳,啸咏山与对。

感伤

寒食江天气最清,庾公晨望动高情。因逢内火千家静,便睹行春万木荣。深浅山容飞雨细,萦纡水态拂云轻。腰章本郡谁相似,数日临人政已成。

感伤

城东圣母坐莲台,大地众生正眼开。与佛同生嫌见佛,一身难作二如来。

感伤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轻镳相逐。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幽欢难卜。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感伤

归去来兮,昨非今是,惆怅独悲奚语。迷途未远,晨景熹微,乃命导夫先路。风*舟轻,候门童稚,此日载瞻衡宇。酒盈尊、三径虽荒,松菊宛然如故。聊寄傲、与世相违,旧交俱息,更复驾言焉取。琴书情话,寻壑经丘,倦鸟岫云容与。农人告我,有事西畴,孤风情棹赋诗春雨。但乐夫、

感伤

君向长沙驿舍来,惊心此路想迟回。汉庭贾傅曾还否,风撼空山叶欲堆。

感伤

少时文墨已非工,渐老才还必须更觉蒙。空有簿书相汩没,了无朋友共磨礲。功名也只浮云似,富贵还应逝水同。寄语宅心何处所,晚春沂上舞雩风。

感伤

封禅空余不死名,华清宫里望长生。閒云强作人间瑞,更有山呼万岁声。

感伤

笋舆穿过万重山,邂逅登亭一解须。剩欲题诗偏苍石,举头羞儿岭云閒。

感伤

睦州担板,那容眨眼,阔狭短长,不须增减。

感伤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感伤

近时术人多莽荡,要把虚史随妄想。神王虽去形不拘,尺真须防寻有枉。从来钟鼎无山林,老去岂复少年心。若言部位许亏阙,已早腾踏非埋沉。

感伤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

感伤

鬓髭渐渐长霜茎,老听山中雀唳声。九死得生尤可重,百年几日更多营。自参梵夹机心息,专食藜羹胃气清。检点依然魔障在,草堂钓艇未忘情。

感伤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感伤

无诗对梅羞,诗成梅花开。梅自工於诗,欧九却识梅。

感伤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

感伤

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逢春日助恩光。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

感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