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作品评述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午枕初回梦蝶床,
红丝小磑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
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
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
谁赏蒙山紫笋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茶艺场景,作者以模仿蜀地人的方式,戏谑地表达了自己对茶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场景是作者午睡醒来,蝴蝶床上的枕头初次回到梦中,红丝小磑破旗枪,指的是煮茶的过程。接下来,作者需要一把山石龙头鼎来煮茶,并且他愿意尝试用风炉来煮蟹眼汤,表现了他对茶具的追求和创新。岩电的闪现已经能够唤醒疲倦的眼睛,春雷则不允许内心焦虑。饭囊和酒瓮象征着世俗的生活,纷纷出现,而谁能欣赏到蒙山紫笋的香气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诗人陆游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和对茶艺的追求。他以模仿蜀地人的方式,写出了一幅独特的茶艺场景。诗中所描绘的茶具和情景,既有现实存在的意味,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山石龙头鼎”和“风炉蟹眼汤”展现了作者对茶具的追求和创新。龙头鼎是一种用于煮茶的茶具,而风炉则是一种用于煮茶的工具。这些茶具的出现,反映了作者对茶艺的热情和对茶的品质的追求。

诗中的“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然。岩电指的是岩石中的闪电,象征着一种自然的闪现和唤醒。而春雷则代表着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无论是外在的干扰还是内心的焦虑都不能动摇他的心境。

最后两句“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则表现了作者对于纷繁世俗生活的态度。饭囊和酒瓮象征着尘世中的杂务和琐事,而蒙山紫笋则是一种珍贵的茶叶。诗人在这里提问谁能欣赏到蒙山紫笋的香气,暗示了他对真正的茶艺和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超越和寻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幽默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茶艺的热爱和对茶的追求。通过描绘茶具和茶艺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茶的品质和茶文化的追求。与此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内心宁静和远离尘世的向往,以及对真正珍贵事物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幽默而又深刻的方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茶文化观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寒雪满空山,出门行路难。家人愁累重,客子怯衣单。寇盗因时起,乾坤尚未安。吾农清苦甚,今日净朝餐。

小院烟凉雨细。正好恹恹春睡。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良人得意。集英殿、首攀仙桂。斗帐重襟惊起。斜倚屏山偷喜。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秦楼十二。知他向、谁家沉醉。

一篇破体写哀呻,泪墨模糊两不分。空识归来陶令句,莫知存殁李华文。茫茫入梦应迷向,恻恻吞声竟断闻。四万义军同日尽,世间儿子漫纷纷。

晚风吹叶满溪流,落日孤云万里秋。径欲五湖寻范蠡,醉攜西子上扁舟。

四时有佳卉,两股不停探。花露本清冽,安用如许甘。平生事苦口,气味转不谙。

乞晓占云物,过东迁过西。已因月仰瓦,真验水平溪。齐楚自得失,短长从鹤鹥。谁能效巢穴,聊得寄诗题。

兼示开元栖隐二老银山堆里庐山对。舟子愁如醉。笑看五老了无忧。大觉胸中云梦、气横秋。若人到得归元处。空一齐销去。直须闻见泯然收。始知大江东注、不会流。

心事凄凉寄雁声,石田苔满未妨耕。西风戍角催年换,残夜江楼见日生。煮茗敲冰贫有味,看花隔雾老无情。湖山犹忆笙歌底,笑领春香绿满觥。

汉家九陛飞秋霜,公卿会立朝明堂。王生何人谈老黄,廷辱廷尉理不山。廷尉跪结袜,有如壮夫出胯下,面无惭色神洋洋。君不见黄石公进张良,夏侯章诋孟尝,长者之名从此扬。

诗坛李杜后,黄子擅奇勋。平生执羁靮,开府与参军。举诗秉笔徒,吟哦谩云云。安知握奇律,一字有风云。

蕙帐烟凝昼掩关,落花时节雨阑珊。客来惊起还乡梦,绕屋春风绿树寒。

莫言白雪少人听,高调都难称俗情。不是楚词询宋玉,巴歌犹掩绕梁声。

白日无停运,青云要早图。寓居邻上士,述作笑潜夫。案冗书签满,窗明树影孤。徘徊拂尘壁,一半旧题无。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两晋家声须有主,六朝文雅别无人。荣驱豹尾抛同辈,贵上螭头见近臣。蕲水苍生莫相羡,早看归去掌丝纶。

中岁修玄学,悬崖结屋危。幻风露路袭,浅户虎狼窥。九锁洞中志,一瓢身后诗。定知明月夜,双鹤影相随。

诸公莫唱贞元曲,老子曾闻正始音。寂寞吴王堤上路,白杨花落昼多阴。

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翠岩幽谷高低寺,十里松风碧嶂连。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烟。时有猿猱扰钟磬,老僧无复得安禅。人烟不隔江城近,水石虽清海气深。波动只观罗刹相,静居难识梵王心。鱼扃昼锁龙宫宝,雁塔高摩欲界金。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

,感意气之相期,转羽移宫,写情词以为别。托光华之日月,纵挥洒之云烟,岂无知言,为我回首。以重与细论文为韵,题樟镇华光阁读志别。分鸡犬云中。笑种桃道士,虚费春风。山城看过雁,春水梦为龙。云上下,燕西东。久别各相逢。向夜深,江声浦树,灯影渔篷。旧游新恨重重。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