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

嗟予少也贱,到老尚无功。
方寸浮名外,流外两鬓中。
对镜犹惭愧,图写若为容。

作品评述

诗词:《客有写真者见予因以三诗赠之》
作者:李师中(宋代)

嗟予少也贱,
到老尚无功。
方寸浮名外,
流外两鬓中。

对镜犹惭愧,
图写若为容。

中文译文:
唉,我年少时贫贱,
到老依然一事无成。
心灵的空间远离名利,
而白发之间流淌着岁月。

对着镜子感到惭愧,
绘制画像仿佛是为了掩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师中创作的,是一首以自嘲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心境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的诗词。

首先,作者通过自称“予”,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低贱之感。他自述年少时贫困,长大后仍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感慨自己一事无成。这种自嘲和自省的态度,展示了作者对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的反思。

其次,作者使用了方寸和流外两个意象来表达他内心的追求和外在的岁月流转。方寸代表了内心的空间和追求,而流外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外在的变化。作者希望将自己的心灵远离尘世纷扰,不受名利之累,但岁月的流转却在他的两鬓间留下了白发,显示了时间对人的无情侵蚀。

最后,作者通过对镜自照和绘画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身形象的不满和愧疚。他在镜子前看着自己,感到惭愧,仿佛绘制画像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这种内心的自我反省和对美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形象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嘲和自省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经历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他在岁月流转中,对自己的成就和形象都感到不满和愧疚,同时也抒发了对内心追求和对美的追求的渴望。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我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师中(1013-1078)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徙居郓(今山东郓城),宋代词人。《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著有《珠溪诗集》,词存《菩萨蛮》一首。

诗词推荐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江头千骑肃傅呼,五马东来侍板舆。賸欲平反供母笑,不妨宽大奉君书。凝香堂上荣何限,戏彩图中画不如。底事乘鸾天上去,固教遗恨满乡闾。

众鸟高飞云去闲,相看只有敬亭山。孤标尚想风尘外,佳句长留天地间。影落金牛撩客恨,手摩玉兔练仙颜。故山风月非人世,何事骑鲸去不还。

甘雨祈三日,香云捧一龛。依归甘露灭,珍重蔚头蓝。官事何当了,枯禅且罢参。莲花初出水,朝日借红酣。

耕云老子久相期,同赋山中莺燕诗。可惜我来迟数日,牡丹过了有花时。

夜宿荒村曰范田,声声频滴屋檐前。朝来揭起柴扉看,满目青山白玉巅。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雨浥浮梁逗碧纱,短更催睡不停挝。一声雁带塞愁过,八月槎随乡信赊。别后故人频入梦,秋来燕子已还家。相逢却喜诗无恙,醉墨淋漓黑老鸦。

浊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遶栏干一百回。

色深乍擣守宫红,片细俄随蛱蝶风。到得离披无意绪,精神全在半开中。

红窗寂寂无人语,暗淡梨花雨。绣罗纹地粉新描,博山香炷旋抽条,睡魂销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不堪枨触别离愁,泪还流。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

陌上尘飞敕使来,亲传天语贺元台。门庭如水无珍献,惟有黄华伴寿杯。

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长淮饯落日,圆光正如赭。倾红注流波,殊景不可写。淮水自西流,黄河从北下。并合向东行,终年无停泻。哀此千里客,春至复已夏。独立空惆怅,所与晤言寡。

寿岳名标自古今,万年松矮翠成阴。东篱采菊悠然见,珍重渊明眼有筋。

天童铁臭老拳头,打杀江湖水牯牛。夜深忽然生个卵,天明推出大日头。晒{左日右良}诸人烝湿处,免教行步滑如油。

我与丹青两幻身,世间流转会成尘。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

布鼓当轩为击来,卧龙惊起出岩隈。千峰秀色凭谁写,一带灯江古镜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