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锄晓雨有余地,应接东南无暇时。

作品评述

《句》是宋代方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耕锄晓雨有余地,
应接东南无暇时。

诗意:
这首诗词以耕作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农民在清晨的雨中辛勤劳作的场景。诗人通过描写农民的努力和无私奉献,表达了对农耕劳动的赞美和敬意。

赏析:
《句》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朴素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诗的第一句“耕锄晓雨有余地”,展现了农民在雨中继续劳作的情景。这里的“有余地”表达了农民的聪明才智,他们能够准确判断雨势,合理安排农事,使得整个农田得到适当的滋润。

第二句“应接东南无暇时”则强调了农民的勤劳和奉献精神。农民不仅在雨中努力耕作,还要应付东南方向的其他事务,使他们没有闲暇的时刻。这里的“东南无暇”意味着农民的工作非常繁忙,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

整首诗词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敬意。诗人通过描绘农民在雨中耕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勤奋,并将他们的劳动与东南方向的其他事务相结合,突显了他们辛苦工作的忙碌程度。这首诗词赞美了农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重和钦佩。

作者介绍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巖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爲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爲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復。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爲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爲《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干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爲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暑往寒来造化间,谁将大药驻朱颜。骑鲸客去天连水,跨鹤人归月满山。炉火焰烧情欲境,剑峰割断利名关。烟花随分岩头绿,猿鸟不惊春色间。

闲行涧底採菖蒲,千岁龙蛇抱石癯。明朝却觅房州路,飞下山颠不要扶。

呜呼忠献公,典则垂后裔。遗言故在耳,夕阳当自厉。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露溢金茎,风翔玉宇,嫩凉初霁秋容。山肴野蔌,聊快一尊同。正值大田多稼,临邛隘、酒客憧憧。追随处,杯盘狼藉,野草荫长松。新词,何所似,金声应铎,玉气腾虹。时来终宦达,休怨苍穹。顾我蹉跎老矣,飘素发、衰态龙钟。心犹壮,会看文度,独步大江东。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珠络玻璃到地垂,凤头衔带玉交枝。君王不赏无人进,天竺堂深夜雨时。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

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却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会共鹓同侣,翱翔应可期。

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

濬发长源,奥惟始祖。五运协图,万灵来彷。

迤逦东方白,犹馀数点星。乱鸦啼古木,宿鹭起寒汀。日衬残云赤,烟含远岫青。江山无限思,不觉是飘□。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飘来鸡树凤池边,渐压琼枝冻碧涟。银阙双高银汉里,玉山横列玉墀前。昭阳殿下风回急,承露盘中月彩圆。上相抽毫歌帝德,一篇风雅美丰年。

饭余行挟册,醉后卧看山。举世皆忙者,无人伴我閒。

明明天子,万福来同。嘉宾式燕,曷不肃雍。燕以示慈,式礼莫愆。乐能君子,容止可观。

别我就蓬蒿,日斜飞伯劳。龙门流水急,嵩岳片云高。叹命无知己,梳头落白毛。从军当此去,风起广陵涛。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不许冰壶荐。

一门同秘省,万里作长城。问绢莲花府,扬旗细柳营。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何幸新诗赠,真输小谢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