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
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
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
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
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
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
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作品评述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登上万山亭的景色、景致和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以描绘景色为主,通过描写韩公赏景、赠予他人的情景来展示登山的乐趣。诗篇开头提到韩公是襄士,日常喜爱登城西岑山,说明他对自然山水的赏识。紧接着通过描绘山水的特点显示山水结构深远,让人颇有艺术的趣味。

接下来,诗人转入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他提到皇华一动咏,讲述了自己在这美丽的山水之中心生灵运动的感受。随后又提到荆州国人很多都对这座山水作了多次歌颂。

然后诗人引申开了,描述了老朋友老了没人来寻,贤士才子难觅踪影。从而反映了作者对友谊的思念和寂寞。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抛开烦恼,迎接新的开始的心情。通过长江的运行和心灵的净化来象征重新开始的阶段。

这首诗词以写景为主,展示了孟浩然对大自然山水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描写友情与思念,抒发了孤独与寂寞之情。整首诗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给人以诗意盎然的享受。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诗词推荐

负土衣冠乱满园,不知曹德是轩辕。土山白尽忠臣发,何似初来莫妄言。

牡丹

昨夜东风来,吹我门前柳。柳芽黄未全,草根青已有。鹁鸠屋上鸣,劝我尝春酒。我发日已白,我颜日已丑。开樽聊怡情,谁能计身后。

牡丹

少年嗜书谒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短檠油尽固自佳,坐守一窗如漆黑。渔歌袅袅起三更,哀而不怨非凡声。明星已高声未已,疑是湖中隐君子。

牡丹

兴福奇儿,福无边表。一点灵台,青天月皎。

牡丹

人生第一莫多情,眼看仙花结不成。为报两京才子道,好将诗句哭温卿。

牡丹

荷君来意固非因,曾未深交意便倾。语到七篇无欠少,学从三画已分明。每怀前此伤标置,颇欲从今近老成。为谢荆门三益友,何时尊酒话生平。

牡丹

中圣流风久未寒,渺然何但酒肠宽。渠诗下笔如山峡,我思攀危上七盘。

牡丹

麦熟归小隐,诗名留远方。竹冠山霭重,棕屦石苔香。扫径怜新笋,临池玩旧芳。僧交非昔比,吾党惧行藏。

牡丹

借寇借不得,清声彻帝聪。坐来千里泰,归去一囊空。遗爱封疆熟,扳辕草木同。路遥山不少,江静思无穷。花舸冲烟湿,朱衣照浪红。援毫两岸晓,欹枕满旗风。道罕将人合,心难与圣通。从兹林下客,应□代天功。

牡丹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牡丹

关塞云西路,僧庐左右开。过岩逢石坐,寻水到源回。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

牡丹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牡丹

行沙回望岸南头,叠叠层层雪积稠。民社一同犹是寄,故应羁迹此生浮。

牡丹

秋月天热白,溪流镜样平。唤船同胜赏,把盏话平生。击楫鱼频跃,忘机鸟尚惊。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

牡丹

相逢把手上高峰,四顾寥寥天宇空。一曲渔歌人不会,芦花飞起渡头风。

牡丹

陶诗虽瘠元非枯,确论近出眉山苏。君诗不赠世作者,以暗投我如投珠。鄙人摹写不成就,妄指画狗为於菟。安得才似柳刺史,好辞玉佩鸣琼琚。

牡丹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舟行及雨霁,秋色在葭苇。烟涵翠轂润,月照金波委。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向来趋热士,说似颡应泚。俗子与清游,自古剧函矢。如何有双脚,受垢不受洗。异哉公殊嗜,记此两苦李。诗成堕衡门,名字污纸尾。明当蹑公迹,佳处

牡丹

嘉牲典礼,诞合神灵。乡通纯孝,治感至香。要香既裸,圣酒来宁。膺兹福禄,万寿益龄。

牡丹

羽檄联翩趣募兵,单枪一剑觅功名。健儿争欲趋淮阃,宣相相看若父兄。

牡丹

终岁辛勤农在野,边头亦闻军茇舍。指挥郡县催挽输,兼作苇蒲收{上厭下木}柘。诸将但思弧矢利,教我力耕谁暇议。兵多食少将奈何,请君往问司徒锐。秦人凿渠开陌阡,从临关东常晏然。当时列国岂知此,楚王内府藏三钱。何须飞来黄鹄语,吾已得于褐之父。红花堰废今百年,不复秋成

牡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