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隐士袁宣墓

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
时有吴人来问隐,不知唐树已啼鹃。
山童解指看碑路,野衲分耕祭墓田。
厚夜肯教黄壤晓,悲风偏动夕阳天。

作品评述

《唐隐士袁宣墓》是一首宋代陈大方创作的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茅山东北燕山前,
翁仲遗墟几百年。
时有吴人来问隐,
不知唐树已啼鹃。
山童解指看碑路,
野衲分耕祭墓田。
厚夜肯教黄壤晓,
悲风偏动夕阳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中的唐代隐士袁宣的墓地。诗人通过描写墓地的景象和来访者的情景,表达了对袁宣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隐士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唐代隐士袁宣的墓地。首两句"茅山东北燕山前,翁仲遗墟几百年"直接勾勒出墓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袁宣已逝的岁月。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吴人前来拜访隐士的情景,却不知墓前的唐树已经哭鸟啼。这里唐树的哭鸟啼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悲鸣,象征着逝去岁月的无声悲伤。

诗中出现的山童和野衲则是隐士生活的象征。山童解指看碑路,展示了当地居民对袁宣的尊重和对他墓地的照料。而野衲分耕祭墓田则表达了隐士的简朴生活和对袁宣的纪念之情。

最后两句"厚夜肯教黄壤晓,悲风偏动夕阳天"则通过描写夜晚和夕阳,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悲伤和对隐士墓地的思念。诗中的景色和情感相结合,使整首诗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隐士生活的思考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唐代隐士袁宣的墓地和来访者的情景,表达了对袁宣和隐士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推荐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管蔡既失道,周公遂相残。召公乃赋诗,棠棣良可观。圣贤尚如此,末世讵得安。斗粟与尺布,至今兴永叹。汝南贤伯仲,乡评蔼芝兰。冰清而玉洁,友于甚相欢。鸿雁识先后,鹡鴒知急难。同衣且共爨,怡怡生理宽。壎箎翕和乐,学海闚波澜。好爵岂终靳,未用咏考槃。他年表门闾,紫荆

三岁便能大哮吼,文殊也道难征斗。遑遑权托罽宾牵,如今脱体无人守。

青环瘦铁缆,系在淮阴城。水胫多长短,林枝有直横。山夔一足走,妖鸟九头鸣。韩信祠堂古,谁将胯下平。

北山据险最能兵,中外俱闻马服名。满谓将门还出将,不知有子误长平。

席暖林中憩,衣凉水上归。腐瓜虫食遍,空树鹤巢稀。邂逅幽寻得,参差薄愿违。喜无来往者,秋草没园扉。

破袖通闲手,危栏寄远心。品花严位置,枚笋遴位置,枚笋遴监临。鼎鼐生无望,戈鋋老不任。唯应宰斯谷,岁岁长清阴。

大象自中虚,中虚真不渝。施为心事业,应对口功夫。伎俩千般有,忧愁一点无。人能知此理,胜读五车书。

人生在世数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百岁光阴能有几,一张假钞没来由。当年孔圣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遇饮酒时须饮酒,青山偏会笑人愁。

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

春雨未多河未涨,闸官惜水如金样。聚船久住下河湾,等待船齐不教放。忽然三板两板开,惊雷一声飞雪堆。众船遏水水不去,船底怒涛跳出来。下河半篙水欲满,上河两平势差缓。一行二十四楼船,相随过闸如鱼贯。

芒鞋布袜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莫合隔红楼。

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龙蛇入我腕,疋素忽己穷。余势尚隐辚,此兴嗟谁同!

林薮发枯山敛眉,凛秋岂但楚臣悲。翩翩莺燕知何往,猎猎鹰鸇正得时。残雨晓添衣气润,新寒夜厌漏声迟。悲风入调须频奏,妙趣惟庆心自知。

定夫中立希贤士,事师河南程叔子。门外雪深三尺绝,假寐觉来犹在此。口生铁石为肺肝,心欲求道宁知寒。他年传授称高弟,不愧芳名千万看。

兰亭不肯昭陵住。老逸少是献之父。过江来定武残碑,剥落*烟剜雨。纵新新茧纸临摹,乐事赏心俱去。永和年小草斜行,到野鹜家鸡窘处。

爱君修政若修身,鳏寡来归乳雉驯。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谓乘凫舄朝天子,却愧猪肝累主人。辞后读君怀县作,定知三岁字犹新。

府帖昨夕下,许奉半月急。遂作兹山游,惘怳忧思失。古迹堕榛莽,久久失修葺。南唐石塔好,岿然对人立。高碣缠蛟龙,奇画耐风日。明旦丹阳路,万感当毕集。说似石翁婆,皆须为余泣。

武楼高迥接回廊,绣妥盘龙护御床。得侍至尊论治道,祥风微袅水沉香。

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纵以大衍数,终日数不足。数得足,无不足,碧眼黄头,口哑舌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