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近蓬莱白玉京,草堂登望不胜清。
初惊野色昏昏至,已见波纹细细生。
残醉顿消迎乱点,微吟渐苦入寒声。
只愁今夕虚檐滴,又封青灯梦不成。

作品评述

诗词:《雨》

家近蓬莱白玉京,
草堂登望不胜清。
初惊野色昏昏至,
已见波纹细细生。
残醉顿消迎乱点,
微吟渐苦入寒声。
只愁今夕虚檐滴,
又封青灯梦不成。

中文译文:
家门近蓬莱白玉京,
我登上草堂,眺望却无法言喻的清幽。
初时被野外景色所惊,昏昏地降临,
紧接着,细碎的雨纹便出现在水面上。
残留的酒意瞬间消散,被雨点打散,
微弱的吟唱渐渐沉溺于冰冷的雨声中。
我只为今夜空檐滴水而烦恼,
再次将幽静的青灯封闭,梦境无法完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陆游所作的《雨》。诗人以家门近邻蓬莱白玉京为开篇,描绘了自己登上草堂,眺望四周景色的情景。诗中的雨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点在水面上形成的波纹,以及雨声的阵阵寒意。诗人通过描写雨中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诗中的"残醉顿消迎乱点"表达了诗人在雨中的清醒和警觉,同时也暗示了酒意随着雨点的散落而消散。"微吟渐苦入寒声"揭示了诗人在雨声中渐渐消沉的心境,雨声使得他的吟咏声音变得微弱且苦涩。最后两句"只愁今夕虚檐滴,又封青灯梦不成"传达了诗人对于雨夜的忧虑和无奈,他担心檐下的滴水声会打断他的梦境,使得他无法进入梦乡。

整首诗以雨景为背景,通过对雨点、波纹、雨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和内心的苦闷。诗人借助雨夜的寂静和清幽,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烦恼。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感,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是一首充满禅意和抒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先帝昔巡幸,小臣同上书。事危攀折槛,情切止乘舆。未得陈丹悃,空令伏玉除。天心那可问,皇怒竟何如。氛雾昏霾久,雷霆震击余。伤魂逮囹圄,鞭血溅衣裾。半刺犹怜尔,孤游孰起予。联翩嗟去国,萧索苦虽居。圣哲临宸极,清明开太虚。王纲重照洗,奸孽尽诛锄。紫诏恩初降,苍生

昔予居南山,乐有同心人。形迹不暂乖,栋宇复为邻。有酒更相呼,得粟还我分。时时榛曲中,相携采荆薪。两贤不相猜,所贵得其真。一朝各异路,隔涉吴与闽。拙宦失其宜,薄责恒苦辛。慈母抱沉忧,兴言涕盈巾。昨者访故庐,松竹稍或存。依依亲旧迹,戚戚感良辰。命驾欲相求,风波

十日春愁不出门,出门春事已消魂。摘花掀帽倩人插,索酒得杯和月吞。啼鸟声中近寒食,落花阴裹又黄昏。春来春去总休问,往事悠悠付一樽。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春闱期近也,望帝乡迢迢,犹在天际。懊恨这一双脚底。一日厮赶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转得官归,恁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更选个、宫样鞋,夜间伴你。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成化壬辰,予过徐,放舟洪下,畏险岸行,偶见此字,尝为诗纪之。又八年庚子,予与洗马罗君明仲校文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卧衰疾。旁人揶揄还叹咨,问我如何度四时?我言平生老行李,蓐食趁程中夜起。当时想像闭门闲,弱水迢迢三万里。如今因病得疏慵,脚底关山如梦中。重帘复幕白昼静,户外车马从西东。若问四时何以度?念定更无新与故。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

昨日苦留今日住,来朝再住无因。画楼欲下几逡巡。残灯三两焰,别泪一双人。料得离居多少恨,归期数遍冬春。长愁不独茧眉颦。口中生石阕,腹内转车轮。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平生愿识韩,一见屣履迎。自揣何所持,徒有汗背惊。下士公盛德,事贤我真情。西南大幕府,控制七十城。自公归奏功,泰阶夜光明。上前论宾客,岂但丞冰衡。况公天人学,根本敬与诚。么麽见事功,万物待生成。三月涨桃花,镜面江流平。若为化樯乌,亲送帆楫行。临风嘿凄然,一纸

子猷犹爱竹,爱竹意已疏。著脚踏危机,肉相元未除。要识竹情性,顾我求其初。是中傥虚明,处处我与居。公侯胸中竹,不受富贵锄。平生对此君,意足不愿余。炎天憩斯亭,洒洒凉风诸。凉风不可招,招得还踌躇。悠然忽相会,我知还似渠。明朝有公事,此意当何如。

弱冠为儒世所推,中年事业更环奇。才名屡致诸公荐,谠论深蒙睿主知。郡政坚强同薤水,行囊萧瑟似琴龟。只今惟有清江路,父老相逢说去思。

颇怪寒威一倍添,天花回旋落层檐。慵赓险韵偏工絮,自哂微官独带盐。问讯梅梢半封萼,争看蝶舞不钩帘。小儿学诵封胡句,羔袖烘炉任附炎。

安坐一柱观,立遣十年劳。玄圭于我厚,千里来江臯。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何如浮大白,一举醉陶陶。

揽春群玉写芳怀,次第安排到药苔。但得斯文留脉在,须教我辈放眉开。疏风细雨桃花过,竹屋柴门燕子来。老去湖山无复梦,荷锄西崦觅桤栽。

调弓遣猿悲,削锯夺神造。伊人天分高,甘以一事老。奈何握寸颖,特自矜粉藻。沈约仅如奴,子建何足道。率尔为一快,公论日杲杲。德艺有贵贱,君子廓怀抱。

西湖卜隐为诗忙,吟到梅花字字香。鹤不归来山寂寂,梅边闲咏月黄昏。

乱后黄花空满篱,惊心节序屡推移。微吟聊续潘邠老,一笑难逢杜牧之。浮蚁共伴今日醉,食糕空忆太平时。牛山泪落龙山宴,付与西风一样吹。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