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四首 首夏官舍即事

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

作品评述

《和子由四首 首夏官舍即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安石榴花开最迟,
绛裙深树出幽菲。
吾庐想见无限好,
客子倦游胡不归。
坐上一樽虽得满,
古来四事巧相违。
令人却忆湖边寺,
垂柳阴阴昼掩扉。

诗意:
这首诗以夏日官员的住所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客人离去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榴花开得最晚的情景,红色的裙子深深地藏在树林中,形成了一片幽静的景色。诗人思念着他的住所,想象它是多么美好。然而,客人已经厌倦了旅途,为何不归呢?尽管坐在这里,尽管饮满了一杯酒,但是古代的四种事物却巧妙地相互排斥。这使人回忆起湖边的寺庙,垂柳投下阴影,门扉在白天紧闭。

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士人的典型情感为题材,寄托了苏轼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客人离去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榴花、绛裙、树木等,以及湖边寺庙和垂柳等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幽雅的氛围。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纷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物事无常的感慨。

诗中的"安石榴花开最迟"一句,以夏日榴花开放的景象为象征,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事的变迁。"绛裙深树出幽菲"一句,通过树木遮蔽下的红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凸显了官舍的清幽之美。"吾庐想见无限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住所的美好向往和怀念之情。"客子倦游胡不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诗中的"坐上一樽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矛盾与无奈的感叹。这里的"四事"指的是古代的四种事物:饮酒、读书、游览和休息。诗人意味深长地暗示了这些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兼得,虽然坐在官舍,喝满了一杯酒,但却无法同时拥有其他事物的满足。

最后两句"令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掩扉",以湖边的寺庙和垂柳作为诗人回忆的对象,营造出一种静谧、阴影覆盖的氛围。这里的寺庙和垂柳象征着离别和遗憾,门扉紧闭则暗示着客人已经离去,使人感叹时光流转,物事易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客人离去的思考和感慨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静谧、幽雅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纷扰,体验到时光的流转和物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寓情于景的方式,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水落溪声壮,天寒山色奇。残云宿虚阁,驯鹭下清池。簿领消豪气,功名负圣时。凭高不胜叹,神武迫归期。

马首成南渡,西风木叶疏。去程烟雨外,孤馆别离初。未试平戎策,空怀逐客书。汉皇方问赋,谁复荐相如。

天涯流落过重阳,枫叶摇丹已著霜。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石渠郎。杜陵雁下悲徂岁,笠泽鱼肥梦故乡。便恐从今长隔阔,旧交新贵例相忘。

黠鼠穴居工匿形,宵窃吾余频有声。狸奴已老无足忌,对面侮人渠得志。韩卢行载云来孙,平时御盗严司存。小施逐兔腾山力,不露爪牙潜有获。主人高枕终夜安,论功法吏能扫奸。绳以汉家三尺律,鼠罪贯盈猫不职。

只这一脉,人间显赫。妙转绵绵,甚生标格。

蓓蕾枝梢血点乾,粉红腮颊露春寒。不禁烟雨轻欺着,只好亭台爱惜看。隈柳帝桃斜欲坠,等莺期蝶猛成团。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端。

弱榴生掩冉,插竹强支叉。旋叠封根石,能开著子花。扶持物遂性,缀缉我成家。故国田园少,何须恨海涯。

招要非故约,谈笑偶然期。假日宁忧夜,徐行不用驰。吾曹欣窈窕,童骑苦逶迤。罢酌余樽酒,催成未了诗。事虽同栗里,宿乃异西枝。雨合泉如瀑,岚昏石似螭。兹游蕲可再,约友更携儿。

荆璞虽未琢,须成圭璧珍。峄桐虽未弦,须奏云和音。抱此材质良,识真岂无人。荐进忧禁严,持美以效君。永为廊庙器,陋彼瑚琏陈。胡然久贤劳,展骥沧海滨。

岂是昧容华,岂不知机织。自是生寒门,良媒不相识。

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

西湖仙人莲叶舟,又见石山移海流。老龙卷水青天去,小朵莲峰共上游。

徙倚长桥上,时难得此游。水光迎目动,帆影上天浮。不见鸱夷子,须烦顾虎头。今年闰八月,好好醉中秋。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琼葩洒巾舄,石de清心胸。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如今竹阁多清兴,紫蟹尖圃不数暇。

猿戏山花暖,人行塞柳青。落星一石几午年,门外何人扣汉川。

朔风吹雪渡沙场,传道单于猎白狼。北望征尘何处是,暮云无际草苍茫。

横枝借与月传神,相对无言自目成。好在玉壶清夜里,冷香孤艳浸空明。

坦腹夫君不可逢,千年犹在播英风。红鹅化鹤青天远,彩笔成龙绿水空。爱竹只应怜直节,书裙多是为奇童。吹笙缑岭登山后,东注清流岂有穷。

困厄身垂老,登临意未平。暮烟迷草色,宿雨壮溪声。往古飞鸿汉,浮名脱发轻。平生五字律,自笑尚关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