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所思

我思至人,游心唐虞之帝廷。
上下数千载,迥如云霄畴与京。
臯夔礼乐表世则,克绍周孔流芳声。
斯文在兹幸不坠,亘古永怀惟六经。

作品评述

诗词《古有所思》是吴泽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于古人思想和文化的崇敬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思念古代的贤人,
心灵游走在唐尧和虞舜的帝宫。
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岁月,
仿佛与云霄和京城遥相呼应。
臯夔以礼乐表达世道,
继承了周朝和孔子的美名。
这文化在此仍然熠熠生辉,
笼罩着古往今来唯有六经。

诗意:
《古有所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选择唐尧和虞舜作为思念的对象,强调了古代帝王的卓越品质和为人立世的伟业。同时,作者通过提及云霄和京城,将古代的壮丽景象与今人的思考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了时光流转,古代与现代之间的紧密关联。

在诗中,作者也提到臯夔、周朝和孔子等历史文化符号,以表达对古代礼乐和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尊重。臯夔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人物,他通过礼乐的表达方式展示了社会道德和文化的价值。周朝和孔子被视为传承贤明的象征,他们的智慧和思想沿袭至今,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赏析:
《古有所思》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传统美德和价值观的承继。通过选择唐尧和虞舜,作者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智慧和伟业的敬佩,并借此强调时光流转中古代和现代的联系。

诗中的历史文化符号如臯夔、周朝和孔子,则强调了对古代礼乐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崇尚。臯夔以礼乐表达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力量,周朝和孔子代表着智慧和传统思想的传承。这些符号在当今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整首诗的篇章布局和用词精炼,作者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敬爱和传统价值的珍视。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颂扬,以及对于当代继承和传承这些智慧和文化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词推荐

休折山中松桂枝,溪鱼亦小莫垂丝。沙田翻白收秔后,霜树著红尝柿时。日落牛羊归径熟,天寒乌鸟向人慈。出云数里成官路,问事如何总不如。

醉把金鞭度绿杨,军民夹道笛声长。红旗千面诗千首,半杂风云入建章。

曲木天然性,叨名席上珍。节高工礙手,倚壁快扶人。莫问西来意,终为灶下薪。他时俘颉利,拜赐敢忘身。

朗吟无一事,孤坐瀔江濆。媚世非吾道,良图有白云。蠹鱼开卷落,啄木隔花闻。唯寄壶中客,金丹许共分。

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夜来孤枕空肠断,窗月斜辉梦觉时。

我行过苕水,公疾卧漳滨。底处书传雁,如闻药有神。作诗应更老,比旧想增贫。坐与江山隔,何缘杖履频。

芳草又牵为客恨,白云空寄未闲心。

大矣孝熙,师民以躬。奉承实册,钦明两宫。万乐具举,一人肃雍。化县上始,四海来同。

何处延明月,东城百尺楼。故人那得见,後夜是中秋。

风雨放船不恶,淮南九月未霜。一色黄花千里,后身犹作柴桑。

熠熠流萤度草堂,耿耿银河秋夜长。萦回拂栋光难定,窈窕穿花焰更藏。山人书剑黯生尘,憔悴年来白发新。枉将艳采投虚寂,却似余辉借比邻。海萤流萤殊可怜,琉璃甲帐水晶帘。映看宝靥千金笑,照看蛾眉百倍妍。合德宫,昭阳殿,天人亲扑桃花扇。几回邀得九重欢,凤辇淹留传夕箭。

金甲雷丁出巽宫,丹幢翠节拥灵童。五更飞去雌雄剑,一夜盐池碧水红。

刘郎谪去十年归,长乐钟声下太微。屈指故人无曩日,平明骑马扣吾扉。论情论旧弹冠少,多病多愁饮酒稀。犹喜醉翁时一见,攀炎附热莫相讥。

千里风湍,万叠云峰,自相送迎。叹扁舟如叶,漂流如梗,片帆如箭,聚散如萍。家在东湖,身来西浙,非为区区利与名。堪怜处,为雏饥犊暮,狗苟蝇营。平生何辱何荣。且一任三才和五行。有鷃飞鹏奋,鹤长凫短,朱颜富贵,白发公卿。印漫累累,绶何若若,休羡行歌朱买臣。归来好,

閒携羽客访灵岩,岩透山光秀泼蓝。星使未来邨馆近,为师终日绊征骖。

白盐赤米了朝餔,拗项何妨瓠煮壶。一种是贫吾尚可,邻家稗饭亦常无。

吾方怀檄出,子恰负琴来。津次俄相值,船头且暂回。大鹏风翼起,老骥雪蹄开。南斗无多避,余星不是魁。

虫有齧桑羊,两钳如角怒。玄甲类蛣蜣,亦如龟背负。我有十亩桑,苦为渠所蠹。食必食其心,树死又飞去。不知从何来。鑽凿不到处。上下开两窗,隐匿巧多路。嗟哉啄木鸟,刚吐柔不茹。

超然台闻周翰乞此郡客有诵其诗者乃次其韵二篇以为他日一笑?此诗一题“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而以现题为引。底本原收孔诗,今删。?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更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

醴酒偶忘设,於礼殊至微。穆生引身去,自昔能见岂。阳桥慕香饵,岂知为祸机。楚枭集丛灌,斩伐犹不飞。复有陶朱公,去国家亦肥。五湖拒扁舟,我信无所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