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上村庵二首

朵朵艳红蕖,丛丛映碧芦。
秋风见池沼,幽思发江湖。
爱竹宁询主,行山得当图。
弟同仍子侄,我友亦相俱。

作品评述

《过上村庵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歌以描绘村庵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友情家庭的珍视。

译文:
朵朵艳红蕖,丛丛映碧芦。
秋风见池沼,幽思发江湖。
爱竹宁询主,行山得当图。
弟同仍子侄,我友亦相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村庵中的景色为线索,描述了一幅秋日的美丽景象。诗中的"艳红蕖"和"碧芦"形容了盛开的花朵和绿色的芦苇,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秋风见池沼"表明秋天的风吹拂着水面,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色引发了诗人的幽思,他的思绪从村庵的池塘延伸到江湖之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并向主人询问如何爱护竹子;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行山的喜爱,希望能够得到主人的指导。最后,诗人提到他的弟弟和自己的亲戚,以及他的朋友们,表示他们在这个村庵中共同生活、相互扶持,彼此珍视。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村庵景色,通过诗人的情感抒发,传递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具体的景物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推荐

亭亭花一树,乍发小东墙。碧管描春色,丹锋点化工。凝窗时染翰,弄影日书空。莫问龙蛇事,临池兴不穷。

正怜佳月夜深坐,池上暖回燕雁声。犹有渔舟系江岸,故人归尽独何情。

萧条对秋色,相忆在云泉。木落病身死,潮平归思悬。凉钟山顶寺,暝火渡头船。此地非吾士,闲留又一年。

四卷楞伽几上安,而今老去懒能看。庭前桂树花开未,分别西风信鼻端。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不决浮云斩邪佞,直成龙去欲何为。

紫微垣里旧宾从,来向吴门谒府公。奉使谬持严助节,登门初识鲁王宫。笙歌隐隐违离后,烟水茫茫怅望中。日暮瓜洲江北岸,两行清泪滴西风。

池塘水落倒枯荷,橘绿橙黄晚菊多。日暖怀沙鳖衷甲,霜清奔火蟹横戈壁。如今时节从业好,得醉工夫似旧么。傥有征鸿过巫峡,待凭诗句问如何。

一日事在寅,晨兴宜自今。天澄万古气,人醒半生心。残月留僧阁,寒烟度石林。营营何所得,白发易相寻。

云山蒙董石陂陀,闲坐船头看绿波。怅望佳人渺何许,竹枝声断夕阳多。

高堂有亲今老矣,孝子晨昏奉甘旨。伤哉贫也敢辞劳,百里迢迢亲负米。后来列鼎坐重裀,积粟万钟不逮亲。古言周急不继富,为母请粟非无人。

身在山中不见山,山前行客未能閒。何人水墨秋毫外,十里湖西尺寸间。

老尽春风蝶未知,绿阴深处啭黄鹂。如今不作看花念,空对垂杨惜别离。

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美人一曲成千赐,心里犹嫌花样疏。

自怜恶石狠难鞭,归去渔樵结老缘。野鹤分无轩上禄,醯鸡粗足翁中天。病来摩诘非真佛,睡去希夷已半仙。僻好自耽如嗜酒,醉乡休与醒人传。

璋不饮,命歌者歌以劝之双鬟耸翠。低护金莲裙*地。铁石心肠。无奈梅花一点香。歌声梁绕。流水泠泠云杳杳。白发刘郎。对景须弃醉一场。

玉室金堂世有人,龙眠龟息鹤精神。暑风吹起尘三丈,城市出来闲采真。

月出东溟白,天垂北斗低。砺马思秣马,舞剑忽闻鸡。诸葛犹存存,田横不辱齐。英雄如有见,琐稍岂能迷?

寒松偃涧滨,弱蔓垂缨绿。波萦翠带长,水溅低花馥。终日采苹人,攀条映岩曲。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路入兴安境,风光异昔年。山川虽好在,井邑顿凄然。雨打半颓屋,烟荒未辟田。起丁征籴急,官府为防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