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池

圆内陶化功,外绝众流通。
选处离松影,穿时减药丛。
别疑天在地,长对月当空。
每使登门客,烟波入梦中。

作品评述

盆池的中文译文为:一个盆中的小池塘。

诗意:这首诗以描绘一座盆中小池塘为主题,通过对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松影、月色的赞叹以及对返家客人产生的幻想的情感。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盆中的小池塘的景象。"选处离松影,穿时减药丛"表达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松影映照在池水上,犹如在其中穿行,让人感到清凉和舒适。"别疑天在地,长对月当空"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的理想和幻想,长久以来,远方的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向往和渴望。"每使登门客,烟波入梦中"表达了诗人对归家客人的期盼,每次当客人到来时,他想象着烟波进入自己的梦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归宿的向往。

整首诗以琐碎而细腻的描写方式,给人带来了宁静、淡雅的诗意。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家人的深情厚意。通过几句简短的诗句,诗人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诗意深远,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遐想。

作者介绍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诗词推荐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扑无完肤。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归来输官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

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分付塞鸿归后,胜一钩寒月。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

二十年前已二毛,即日何恨鬓萧骚。孤灯自伴诗情苦,俗子从嫌醉眼高。烟外暮钟来远寺,雨余秋涨集空壕。思归更向文书嬾,此手惟堪把蟹螯。

静坐幽眠自反听,我新两耳似蝉鸣。今日更向耳边噪,会忘归真作一声。

盘木白狼纷贡毛,龟兹侍子荐蒲萄。满朝虎拜南山寿,无一人能作旅獒。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老惜光阴并日游,及看春尽恨悠悠。已拌浓艳随黄土,转觉欢娱恼白头。兰叶醉痕沾旧扇,烛花红泪在空楼。不因千里伤春目,领断江南一味愁。

何人彼岸幻长虹,接引众生入大通。彼此本来无间断,度人了后勿论功。

禁御皇居接,香畦镂槛边。分渠自灵沼,种稻满滮田。六毇名居首,三农政所先。擢茎蒙德茂,养实以时坚,擢茎蒙德茂,养实以时坚。晓谒龙墀罢,行瞻凤盖翩。粹容知喜色,嘉瑞奏丰年。衰病惭经学,陪游与俊贤。安知帝力及,但乐岁功全。拜赐秋风里,分行黼座前。自怜台笠叟,来缀

燕舞方酣莺又啼,草堂春睡日平西。枝头有酒寻花去,小雨冥冥渐作泥。

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宿怅故难遣,新愁岂易安。囷空鼠号掷,庭静鸟喑寒。月盛中秋色,人亏上国欢。湾头十二卫,泣涕乞同銮。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向来御史驄。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百痾从中来,悟罢本谁病。西风将小雨,凉入居士径。苦竹遶莲塘,自悦鱼鸟性。红荷倚翠盖,不点禅心静。

鼻息齁齁尽日眠,从他儿辈竞嘲边。那么问对成中说,自得逍遥喜风篇。雪里书来檐噪鹊,灯前诗就鼎凝烟。中郎去后人难继,漫诧柯亭富笛椽。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一笑无烦论古今,就中首肯即吾真。君今正与司南合,直指何曾更问人。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世钭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驱龙虎。鞭寰宇。斩长鲸。扫欃枪。血染彭门战。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命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恨花无主。凝愁绪。挥雪刃,掩泉局。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暗鸣摧天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