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众寺古松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
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

作品评述

诗词《题净众寺古松》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松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冷漠。

译文:

百尺高的松树倚靠在梵台上,
昔日的人们谁曾见过它刚栽种时的模样。
离开故园,无论如何也无法偏爱,
在这浮世间,只有闲适才能与之相合。
天色暗下来,无法分辨出苍翠的色彩,
寒冷的岁月里,才能识别出材质坚固的栋梁。
可惜清凉的阴影无法久留,
我只能回去空着手,黄昏时分重返城市。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以题材描绘出具有古老历史的一棵松树,展示了诗人对故园的怀念之情。诗中的“百尺森疏”描绘了这棵松树的高大挺拔,与寺庙的梵台相依为伴。诗句“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表达了诗人离开故土后的冷漠心态和对繁华世界的疏离感。诗人认为只有在闲适的境地,人才能与古松的纯净一致。诗中的“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叙述了在昏暗的天色中,人们无法分辨出松树的绿意,只有在寒冷的岁月中才能沾浸到其坚固的本质。最后两句“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幽阴凉的感叹,意味着归乡之后诗人的失望和苦闷。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也借此抒发了对虚浮繁华世俗生活的看法。

作者介绍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诗词推荐

久思闲对老维摩,欲话众生病痛多。丈室无端铁门限,未应容易野人过。

墙北走红尘,墙东接白云。山光衣上见,药气酒中闻。此会诚堪惜,穷秋日又曛。人间唯有醉,醉后复何云。

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

船摇不能卧,起问夜如何。煜煜明邻火,遥遥起暗歌。暖知残雪尽,晴见大星多。良喜前程稳,无风水不波。

春云堆絮,春雨散丝,华开笑口柳申眉。翻紫燕,嚼黄鹂,声色丛中有路歧。家风鼻孔相摩触,不独观音大士知。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拍手时。此路清闲都属我,这般欢喜更饶谁。将何势力为凭藉,著甚言辞与指挥。迁怒饰非何更有,尧夫非是爱吟诗。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安诗无恙时,学行超辈侪。华屋落丘山,百忧满人怀。此士如不亡,仲子抱奇材。不独典刑在,神明还观来。

为理赖同力,陟明非所任。废田方垦草,新柘未成阴。术浅功难就,人疲感易深。烦君驻归棹,与慰不欺心。

归捷中华第,登船鬓未丝。直应天上桂,别有海东枝。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西风送君去,莫虑到家迟。

舒卷悠悠付太空,居然丘壑具胸中。人生知已终难必,世上无心自不同。片石若浮龙在水,远峰欲露树吟风。羡君隐处有如此,想见诗成字字工。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燕雁水乡飞,京华信自稀。簟瓢贫守道,书剑病忘机。叠鼓吏初散,繁钟鸟独归。高梧与疏柳,风雨似郊扉。

一帆程歇九秋时,漠漠芦花拂浪飞。寒浦更无船并宿,暮山时见鸟双归。照云烽火惊离抱,剪叶风霜逼暑衣。江月渐明汀露湿,静驱吟魄入玄微。

十年红紫□,容易怨春园。不向瓶中见,还从檐上看。

白发将军坐碧油,教婴儿打百花扑。被人驰马拿将去,犹把兵书说未休。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大郎罢相,小郎拜相。

白日如飞去莫羁,於今旧发弗违疑。为人欲立持身本,入学先培进德基。

脉脉此情难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