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三宝

迷悟本同光,信时无隐藏。
幻空如梦体,三昧觉华王。

作品评述

《赞三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迷悟本同光,
信时无隐藏。
幻空如梦体,
三昧觉华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法中的三宝(佛、法、僧)的赞美和理解。诗人通过诗词传达了自己对于迷悟和觉悟的认识,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以及真理的普遍性。

赏析:
首句"迷悟本同光",意味着无论是在迷惑中还是在觉悟中,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源自于光明的本性。这句诗强调了人们在迷茫时应该寻找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第二句"信时无隐藏",表达了对于信仰和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相信佛法,才能摆脱迷惑,没有任何隐瞒和伪装。

第三句"幻空如梦体",通过"幻空"的描绘,强调了世间的幻象和虚妄。人们的身体和世间的一切都像是梦境一样虚幻无常,不应该过于执着于表面的现象。

最后一句"三昧觉华王",指的是通过三昧(一种深入禅定的境界)所体悟到的智慧和觉悟。"觉华王"象征着觉悟的皇者,意味着通过修行和领悟佛法,可以达到一种无上的智慧和觉醒状态。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世间的迷惑和幻象中,寻找内心的光明和真理,并通过信仰和修行来实现觉悟和智慧的境界。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建安谋首先文若,武德机神重伯襃。此士不妨门第美,于今景仰太山高。卓哉二贤强百万,何较九牛於一毛。异代爱才尊尚意,纷纷萎腐见儿曹。

鬓添华发数茎新,罗雀门前绝故人。减食为缘疏五味,不眠非是守庚申。深园竹绿齐抽笋,古木蛇青自脱鳞。天地有炉长铸物,浊泥遗块待陶钧。

老去浑身无著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试向浮瓜沈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黄精与铭吻,貌同性相反。寄诗径中人,采时高著眼。

傍通锦绣谷,上接铁船峰。月出龙潭净,风虚佛屋重。四维天象朗,孤阁野云封。收得天灯叶,荧荧却绝踪。

一著当机已百全,落枰忽误岂非天。空函堕甑都休惋,赤壁淮淝本偶然。

圣主临轩亲策试,集英佳气葱葱。鸣鞘声震未央宫。卷帘龙影动,挥翰御烟浓。上第归来何事好,迎人花面争红。蓝袍香散六街风。一鞭春色里,骄损玉花。

书生作意一斑足,杜陵据鞍两眼寒。风雨唤人归去好,免教街吏报平安。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积雪临阶夜,重裘对酒时。中丞违沈约,才子送丘迟。一路三江上,孤舟万里期。辰州佳兴在,他日寄新诗。

解鞍先几日,款曲见新诗。定向公堂醉,遥怜独去时。叶沾寒雨落,钟度远山迟。晨策已云整,当同林下期。

蚍蜉堪笑亦堪怜,撼树无功更怫然。赋就柳州聊解祟,诗成彭泽要归田。身谋共悔蛇安居,理遣须看佛举拳。怀祖定知当晚合,次君未可怨稀迁。

闻公多病正缘诗,酷似梅花太瘦时。故忆主人鸥去近,尚留宾客鹤归迟。把麾定复追苏子,鼓瑟无因见孺悲。已办扁舟轻似叶,明年真到习家池。

仙籍平都化,今晨喜一过。彩云空洞穴,古木上藤萝。龙势山盘转,禽声日咏歌。我来思际遇,亭下久婆娑。

櫩蛛巧经纲,林鸠拙营巢。孰知拙反胜,纲坏巢独牢。

卜月惟良,練辰斯藏。臣工在庭,敛佩玱玱。来汝疑丞,明命是将。有淑其德,无或怠遑。

出山成北首,重去结茅庐。移石修废井,扫龛盛旧书。开田留杏树,分洞与僧居。长在幽峰里,樵人见亦疏。

瓶花故故透禅房,师自无心花自香。客散夜深归定裹,白生虚室月无光。

藤疏不覆架,桐落欲平沟。闰岁风霜晚,衰年日月遒。观书方坐石,把钓又登舟。不是无羁束,闲人得自由。

前日去春城,今朝还故陌。马有甚烦意,人多远行色。暂尔厌风埃,那堪为久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