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帘泉

谁识银河水作帘,金轮峰下影长悬。
和烟笼月时开卷,带雨迎风有正偏。
海燕春寒窥复去,石萝秋老断还牵。
游人莫羡康王谷,陆羽茶经久失传。

作品评述

《玉帘泉》是清代诗人笪重光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能领悟银河水如帘,金轮峰下影长悬。
和烟笼月时翻阅卷,带雨迎风有正偏。
海燕春寒窥而又离去,石萝秋老断而又牵。
游人莫羡康王谷,陆羽茶经久已失传。

诗意:
《玉帘泉》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文化遗失的思考。诗中描绘了银河水流如帘,金轮峰下的影子长久悬挂的景象,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恒久。诗人通过描述和烟笼月时翻阅书卷、带雨迎风的景象,寄托了对文化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然而,诗中也暗示了海燕离去、石萝断裂的景象,象征着文化的衰落和遗失。最后两句提到康王谷和陆羽茶经,暗示了古代文化的荣耀已经逝去,康王谷和陆羽茶经都已经失传。

赏析:
《玉帘泉》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对话和交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宏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银河水如帘,金轮峰下的长久影子,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恒定,与人类的短暂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写和烟笼月时翻阅卷、带雨迎风的景象,表达了对文化和知识的追求。这些景象象征着诗人对文化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然而,诗中也蕴含着对文化遗失的忧虑。海燕离去、石萝断裂的形象,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衰落和遗失,暗示了诗人对当时文化状态的不满和忧虑。

最后两句提到康王谷和陆羽茶经,更加强调了文化的荣耀已逝。康王谷是古代文化的代表,而陆羽茶经则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到它们已经失传,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文化辉煌时期的怀念和对文化遗失的惋惜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宏大自然力量的敬畏;通过对文化和知识的描绘,抒发了对文化荣耀和遗失的思考和忧虑。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引发人们对自然、文化和人生的思考。

诗词推荐

复道开行殿,钩陈列禁兵。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后骑回天苑,前山入御营。万方俱下拜,相与乐升平。

松溪水色绿于松,每到松溪到暮钟。闲得心源只如此,问禅何必向双峰。旧游前事半埃尘,多向林中结净因。一念一炉香火里,后身唯愿似师身。

种日应逢晋,枯来必自隋。鳄狂将立处,螭斗未开时。卓荦掷枪干,叉牙束戟枝。初惊蟉篆活,复讶獝狂痴。劲质如尧瘦,贞容学舜黴.势能擒土伯,丑可骇山祇.虎爪拏岩稳,虬身脱浪欹。槎头秃似刷,枿觜利于锥。突兀方相胫,鳞皴夏氏胝。根应藏鬼血,柯欲漏龙漦.拗似神荼怒,呀如猰

只道秋萧索,木犀能再开。惊看倚修竹,便恐满苍苔。花瘦非畴昔,香深有自来。微吟真浪尔,细折为谁哉。

寻思往事便堪疏,空有闲云万里余。满目都来情郁郁,劳心谁把谩驱驱。星辰日月高天际,雪散烟花遍海隅。道德流行宽世界,时捻笔砚亦看书。

簟凉秋气初,长信恨何如。拂黛月生指,解鬟云满梳。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坐听南宫乐,清风摇翠裾。

用迷子映,飞红炉雪。一喝当锋,崖崩石裂。化生蛇作活龙,点黄金为生铁。去缚解粘,舞钉拔楔。更将佛祖不傅机,此界他方俱漏泄。

雾帐兰衾暖,薰炉宝篆浓。眼波犹带睡朦胧。卧听晓来双燕、语春风。螺浅欢余黛,霞销枕处红。断云飞雨怕匆匆。欲去且留情绪、两冲冲。

深夜见明月,渐低西南隅。光华射虚檐,照我床头书。开函见细字,历历如贯珠。老眼未能读,惆怅坐庭除。风生梧叶鸣,光景殊萧疏。昨方入秋序,清凉便有余。

平生陈无己,白首欠吟债。未尝交马吕,况肯见章蔡。附热生可鄙,中寒死亦快。吾方尚此友,巾车与同载。前瞻有膺滂,却顾有融泰。要当坚一壁,讵可立两界。怒乎行谊夸,希也名节坏。史君惠良箴,下走敢不拜。怀哉道义交,异彼姑息爱。

大地何人不梦居,梦中休问梦何如。煮茶消得闲风月,不向蒲团读梵书。

喜作闲人得出城,南溪两月逐君行。忽闻新命须归去,一夜船中语到明。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身为俗吏趋行部,手艺名香祝有年。五色雀飞庆荐祉,七星松古自通仙。

猗望舒,望三五。光璇仪,韵金缕。伟健笔,作奇语。谁知音,传乐府。

湖上山如画,何人解见山。此心无一事,心日卷帘间。

茅斋雅称竹方床,风过疎篱有暗香。剧饮一冬成酒病,得闲科日为诗忙。新移橘本便霜信,贫看梅花倚夕阳。相望故人三百里,十宵九梦到清漳。

威辇高悬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云冻尚含孤石色,雪干犹堕古松声。应知四扇灵方在,待取归时绿发生。

剥落烟云秋晚晴,身心无累此閒行。正听万壑松风满,想见西南新月生。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