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秋兴(三首)

病怜归计苦难成,形影萧然在帝京。
中世功名殊不易,残年去就自须轻。
宝符临代胡应遁,玉马朝周客已盈。
未睹金根还紫禁,菊花何意向人明。
¤

作品评述

《京华秋兴(三首)》是明代诗人王鸿儒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怜归计苦难成,
形影萧然在帝京。
中世功名殊不易,
残年去就自须轻。

宝符临代胡应遁,
玉马朝周客已盈。
未睹金根还紫禁,
菊花何意向人明。

中文译文:
病痛使得我的归家计划变得困难,我身影孤独地在京城里徘徊。
功名在中年之后变得异常艰难,我已进入残年,离开也须轻松。
宝符已经临到这个时代,胡人应该遁去;玉马已经成为周朝的客人,数量已经充足。
我还没有看到金根(指皇帝)回到紫禁城,菊花开放向人们传递何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明代京城的秋天的心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人自述身患病痛,使得他原本计划回家的愿望变得困难。他形容自己在京城中孤独地徘徊,形影萧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中年之后功名难求的艰难境地以及进入残年后离开世俗喧嚣的心愿。

诗中提到了宝符临到这个时代,胡人应该遁去。这里宝符和胡人都是指明朝的皇位和外族。诗人暗示明朝的朝廷已经衰落,而外族即将来临。玉马朝周客已盈,暗指玉马(指明代的高级官员)已经进入周朝(指外族的入侵),数量已经充足。这句诗意味着明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失去了统治的力量,外族开始崛起。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金根和紫禁城,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思考。金根是指皇帝,紫禁城是指皇帝的居所。诗人表示自己还没有看到金根回到紫禁城,暗示着明朝的政权未能恢复,社会秩序仍未恢复正常。而菊花开放向人们传递何意,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疑惑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描述自身的病痛和对时代变迁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追求的颇为淡漠的态度,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词推荐

闭户秋风里,寥寥绝往还。菊开无俗艳,木落见真山。心比孤蟾净,身同野鹿閒。困来虽就枕,无梦到人间。

五湖千里吞吴天,馆娃宫殿何悠然。银山铁垒挽不动,万丈夕阳如血鲜。野有固陋元不识,光芒夺眼眼无力。长安路远人不来,信道举头惟见日。煌煌火德千载期,赤帝之子张赤旗。岁寒水冷自可畏,岂必夏盾同冬衰。冯夷舞归惊且悦,幽壑沉沉忽金阙。媚川谩道水含珠,照水讵夸虹贯月。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老怀不知春,但爱远峰碧。乘高恣遐观,未快双目击。稍为松根坐,遂与参井逼。女娲补天馀,坠此百炼石。摩挲苍藓痕,上有雅沿迹。引觞起自斟,盏面不容滴。举头挽飞云,颇觉天半窄。追随二三子,顾我独衰白。向来无雩春,胜践同今昔。偶忘千岁忧,共此一笑适。

摩挲老砚欲生衣,煞欠梅花别后诗。明月夜怜无客共,故人心岂不吾知。相看白眼了无忤,除却青山更有谁。但得秫田供醉梦,世情付与灿柯棋。

陇东流水向东流,不肯相随过陇头。祗有月明西海上,伴人征戍替人愁。

荒墟忽见翠成堆,错认青山入眼来。元是松林如此好,不妨归去更勤栽。

国色妖娆书不如,风流二媚信消渠。阿承丑女无人聘,自契衣装过草庐。

邀欢空伫立,望美频回顾。何时复采菱,江中密相遇。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与子结绸缪,丹心此何有。

再向江淮把一麾,民情可但不能欺。来时叔度嗟何暮,去日何公苦见思。

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

茶烹绿乳花映帘,撑沙苦笋银纤纤。窗中山色青翠粘,主人于我情无厌。白桑红椹莺咽咽,面揉玉尘饼挑雪。将为数日已一月,主人于我特地切。水娇草媚掩山路,睡槎鸳鸯如画作。春光霭霭忽已暮,主人刚地不放去。

桂林闻旧说,曾不异炎方。山响匡床语,花飘度腊香。几时逢雁足,著处断猿肠。独抚青青桂,临城忆雪霜。

画舫照河堤,暄风百草齐。行丝直网蝶,去燕旋遗泥。郡向高天近,人从别路迷。非关御沟上,今日各东西。

千里有个好相识,望青山一色。

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其中字数无多少,只是相思秋复春。

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

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