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戍

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
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作品评述

《石门戍》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石门戍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边塞孤寂之地的感叹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充沛、意境深远,反映出诗人对故乡和过去的忧思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借景抒怀,描绘了石门戍的景象。诗人到达石门戍,目睹着空荡荡的场景,产生了对吴地(即故乡)的思念。潮痕是指潮汐的痕迹,这里指的是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进一步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草蔓上的幽碑是指长满了青苔的古碑,显示出岁月的沧桑。

接下来两句“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揭示了石门戍的历史传说:传说中,贪泉四句诗寄放在珠玑之地。然而,来到这里的人都期待着获得这珍贵的珠玑,而不是欣赏诗句。诗人借此暗示了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追逐,反衬出自己对古诗的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整首诗以现实为背景,通过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忧虑之情。此诗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寓意的手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的借喻,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达到了思想表达和审美体验的目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门戍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展示了唐代文人士子的情怀和文化担当。

诗词推荐

登门四十九年多,细读公书百遍过。今岁摘抄靖州作,遁翁堪配不传轲。

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软语到更阑。綈袍范叔寒。江头杨柳路。马踏春风去。快趁两三杯。河豚欲上来。

是谁曾种白玻璃,京绝寒流一点奇。不压垅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幽深真似离骚句,枯健独如卖岛诗。吟到月斜浑未色,萧萧鬓影有风吹。

秋风昨夜落芙蕖,一片离心到外区。南海浪高书堕水,北州城破客降胡。玉窗挑凤佳人老,绮陌啼莺碧树枯。岭上青岚陇头月,时通魂梦出来无。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白日街头独自行,夜间屋里独自卧。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邂逅忽成三癸亥,就中和也少三年。诸公濯濯故如许,老我萧萧真足怜。少住政当愁雪日,欲行翻是喜晴天。东南故旧多离阔,犹喜丞能共此筵。

眼醒蓬岛饱瀛洲,他水他山何足游。郎宿自阑朝北极,使车谁枉指南州。浩浩汤汤广诸海,无人能与相融会。天遣公开东计台,融会诸海新诗内。奇奇怪怪桂诸峰,无人能与相会融。天遣公开西帅府,会融诸峰古文中。进衣匆遽吾民事,退食从容吾道许。诗文平淡潮柳州,公则视之为末艺。

昔闻石幢寺,今见瑞光亭。一水东南碧,四榕冬夏青。往来多俗子,老病抱遗经。亲冢招提北,回头涕泗零。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谁念飘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苔迳傍岩斜,林间是道家。夜潭鱼戏月,春地鹿眠花。

蕙雪销迟气压灯,偶然素被共姜肱。老来顿悟妻儿累,却羡山中有发僧。

莫惜金钱买玉英,担头春老过清明。天香国艳不著意,诗社酒徒空得名。及此一时须痛饮,已拚三日作狂酲。濠州园里都开尽,肠断萧萧雨打声。

青牛妪,曾避路。

杜鹃声里春光暮,满地落花留不住。琉璃殿上绝行踪,谁人解插无根树。只应连夜雨,又过一年春。

檐引山霞润,池翻树影虚。鸟停枰外石,花度枕前书。只与清谈便,宁知俗计疏。南村新酒熟,还许就芙渠。

生平未省读食经,蟛蜞何事干荀卿。霜螯带糟老饕赋,素鳞斫脍晶盘行。政欲莼鲈饱归兴,肯嫌蛙蛤讥南烹。谁言厚味多腊毒,坐疑匕箸生戎兵。缁尘浪欲滓银海,所赖炯炯留元精。飞蛾扰灯室光暗,很蟆食月天公惊。我今所患在目睫,口非得罪曹缄铭。一身百体兼所养,六凿未可分重轻。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