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钱澄之的《桂林杂诗(其十)》
拼音和注音
qīng jué guì lín jùn , piān yí běi kè j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漓江西岸,面积1983平方公里,人口69万。历来为南岭以南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同时也是著名的风景城市,以奇丽的喀斯特风光闻名于世,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偏宜:最宜;特别合适。
客居:客居kèjū在外地居住;旅居客居成都十年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原诗
清绝桂林郡,偏宜北客居。
病苏秋冷日,气爽瘴消初。
也恋朋樽好,深忧将帅疏。
伏波山下棹,稳泊意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