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塞色旌旗薄,边声鼓角喧。
三军正悲愤,中国固雄尊。
障戍争襟险,朝廷护本根。
古来挟策者,谈笑整乾坤。

作品评述

《书事》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上的景象和士兵们的忧愤情绪,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中国的自豪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塞色旌旗薄,边声鼓角喧。
在边塞上,旌旗的颜色变得暗淡,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嘈杂喧嚣。

三军正悲愤,中国固雄尊。
三军士兵正在悲愤之中,但中国的地位依然是崇高而尊贵的。

障戍争襟险,朝廷护本根。
边境的关隘争夺激烈,局势危险,朝廷必须保护国土的根本。

古来挟策者,谈笑整乾坤。
自古以来,拥有谋略的人们能够轻松地操纵着整个天地,从容地谈笑风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士兵们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中国传统的自豪之情。诗中的塞色、旌旗、鼓角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边境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的氛围。士兵们的悲愤情绪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忠诚。诗人通过对边塞和朝廷的对比,强调了边境地区的重要性和朝廷的责任。最后,诗人以挟策者谈笑整乾坤的形象,表达了对智慧和智者的赞美,以及他们能够掌握和影响整个世界的力量。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边塞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既有壮丽的景色描绘,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抒发。这首诗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自豪,同时也呈现了诗人对智慧和才智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谁念筼簹一饭贫,蛰龙头角正森森。殷勤惠我清贞节,减却君家几亩阴。

诸父声名塞两间,圭分青白毂朱丹。莫年勋业心方壮,前日奸谀骨尚寒。闻道秋官还简擢,独怜处士失荣观。如今喜见当家子,应赋忠州此日欢。

气全自可忘忧患,心动安能敌死生。若论老人真受用,已多稗饭与藜羹。

芒鞋明日踏晴沙,肯学渠侬走狭斜。天井巷前休倦足,暗门城外把煎茶。暂同佛屋僧庖饭,徐访姚黄魏紫花。要及钱唐尚留钥,共揄吟袂缓归家。

翠缕争垂柳,红酥旋点花。林中都未有,疑是旧年华。

湖上桃花坞,扁舟信往还。浦中浮乳鸭,木抄屾平山。

桃李冰霜怜颊涡,知穷绝塞走明驼。归来抖擞泥沙障,与我京尘较孰多。

阳气初生,万花潜动根_暖。暗藏芳艳。未许东君见。恰似温温,铅鼎丹初转。功犹浅,九回烹炼,日月光华满。

披榛登大堤,下视何嶪岌。野气忍雪润,河流带冰澀。沙禽寂不飞,行子暮逾急。不见洗耳人,悲风吹独立。

四十九时初作郡,帆风笠雨十余年。野花山鸟应相笑,依旧归来无一钱。

闻道成都酒,无钱亦可求。不知将几斗,销得此来愁。

北山山下一渔翁,形解心凝骨已融。支枕睡余人寂寂,一轩明月满窗风。

四十青衫更旅人,悠悠饥马傍沙尘。久留上国言空当,却走南州食转贫。自作诗书能见志,应知时命不关身。江湖胜事从今数,肯但悲歌寂寞滨。

平生脊骨硬如铁,听风听雨随宜说。百尺竿头放步行,更向脚跟参一节。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

烟柳风蒲冉冉斜。小窗不用著帘遮。载将山影转湾沙。略B46E断时分岸色,蜻蜓立处过汀花。此情此水共天涯。

造化潜施迹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三篇秘列八环内,万象门开一镜中。离女驾龙为木婿,坎男乘虎作金翁。同人好道宜精究,究得长生路便通。至道希夷妙且深,烧丹先认大还心。日爻阴耦生真汞,月卦阳奇产正金。女妊朱砂男孕雪,北藏荧惑丙含壬。两端指的铅金祖,莫向诸般取次寻。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意动心须动,心除意亦除。无无寂寂寂还无。神气和同,子母得安居。莫觅曹溪路,何须问尾闾。真清真静养真如。真乐真闲,真个好功夫。

飞飞鸿雁旧山川,有泪沾衣感昔贤。猛拍阑干因猛省,从来沧海变桑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