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道中

步屧春风白马桥,车沟泥滑路迢遥。
眼前未识千红紫,但见新黄上柳条。

作品评述

《溧水道中》是宋代诗人仇远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踏着春风,我穿过了白马桥,
车辙泥泞,道路漫长而遥远。
眼前浓密的红紫色我尚未辨识,
只看到垂柳上嫩黄的新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仇远在溧水道中行走的景象。他踏春的时候,经过白马桥,道路泥泞而漫长。尽管眼前有许多美丽的红紫花朵,但他却无法辨识它们的名字,只能看到柳树上嫩黄的新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在春天踏青时的所见所感。白马桥和泥泞的车辙描绘出道路的艰难和漫长,给人一种行走的艰辛感。诗中的红紫花朵象征着春天的花开,但作者却未能辨识它们的名字,这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谦逊。最后,柳树上嫩黄的新芽给人一种希望和生机的感觉,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踏青的景象,通过描绘道路的艰辛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仇远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刻画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制从儿时。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节里人家笑语饶,日高犹自烛光交。霜林遮眼八九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每率群胡共打围,防奸惟许属鞬随。一朝醉卧隋堤曲,众箭攒胸死不知。

晨起独孤坐,瓶泉待煮茶。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独喜忘时事,谁知改岁华。多君能过此,人里似山家。

开田望食麦,春陇无秀色。深耕不偿勤,牛耳徒湿湿。丰凶谁主张,坐令愁煎迫。河清会有时,得酒洒胸臆。

一钱不直管城子,万事称好孔方兄。山房自做松风梦,星斗阑干霜月明。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宁问春将夏,谁论西复东。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行处曾无险,看时

断墙着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剩欲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夜床风雨忆相过,节物惊人奈老何。只有孤鸿知我意,每因明月为君歌。千山梦去无由到,一字书来已觉多。余耳向来真义合,不知底处便容戈。

阴阳互阖闢,宇宙几洪荒。重明丽乎正,万象先辉光。

广陌青楼杨柳新,莺花时节可怜人。至今汉上多游女,笑折疏麻赠所亲。

桃李成尘莺未老,梧桐未落蛩已多。杜门高卧作闲计,挟策读书如懒何。颇遭褦襶惊午梦,正坐热行官不呵。柯山大隐羲皇上,清风一榻无经过。

湖平风稳,行色催津鼓。回首望重城,但满眼、红云紫雾。分香解佩,空记小楼东,银烛暗,绣帘垂直昵昵凭肩语。关山千里,垂柳河桥路。燕子又归来,但惹得、满身花雨。彩笺不寄,兰梦更无凭,灯影下,月明中,魂断金钗股。

禾熟秋原静,高蝉尚远音。半荒愁雨菊,独秀畏风林。老觉田原好,慵疏里巷寻。心知阿连胜,新向佛乘深。

白发丈人持竹竿,系船留我坐柴关。偶然领会一谈胜,落日使人思故山。

捧日高宣事,东京四姓侯。军中闻俎豆,庙胜脱兜鍪。烧烛海棠夜,香衣药市秋。君平识行李,河汉接天流。

潜龙初九。九五飞龙群无首。大哉乾元。物物亨纯得自然。性相以近。道显诸仁藏诸用。精粹含光。神易穷通没定方。

开笑口。又是茱萸重九。好水佳山长似旧。健如黄犊走。菊蕊峥峥如豆。风雨轻寒初透。檐外鹊声谁送酒。莫闲金碗手。

两地耶娘正健强,门楣况是得安郎。七年重会非容易,且为新阳酹一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