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正夫梅

禁林自笑老无才,觅得杭州刺史来。
饮散凭栏却怊怅,不堪忆著故园梅。

作品评述

《和汪正夫梅》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禁林自笑老无才,
觅得杭州刺史来。
饮散凭栏却怊怅,
不堪忆著故园梅。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离开禁林(指官场)后,在杭州成为刺史的经历和感受。作者自嘲自己在官场上已经老去,认为自己没有才能,然而他却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在官场的饮宴中,作者站在栏杆边,感到内心的郁闷和惆怅。他不堪回忆起故园中的梅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嘲和回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不自信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禁林"象征官场,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老去,不再有在官场上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自嘲"禁林自笑老无才"。然而,作者却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这使他感到意外和矛盾。在宴会上,作者站在栏杆边,看着散场的人们,内心感到空虚和失落,怀念起故园中的梅花。这种对故园的思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依恋。

整首诗词情感含蓄而深沉,通过对自己才能的自嘲和对故园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郁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它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故园和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寂寥凄凉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金翠画屏山。万髻千鬟。桃源楼阁五云间。恨杀芙蓉城下客,不借青鸾。风雨杏花残。芳意都阑。一灯孤影小窗间。绣被熏来香欲尽,只是春

坐却并州骑,行思楚泽渔。斯亭着斯客,斯意竟何如。

相逢无间隔,万里一天风。与子元同姓,何劳问祖翁。

杨花飞尽莺声涩。杜娟唤得春归急。病酒起来迟。娇慵懒画眉。宝奁金鸭冷。重唤烧香饼。著意炼龙涎。纤纤手逴烟。

我行上萧滩,惨澹无与适。肩舆问何诣,扬雄一区宅。地虽占城隅,野澹绕修碧。主人谁何辈。盖代文章伯。喜我过其庐,倒屣相应接。似闻杜陵翁,一饭无俗客。如何重留我,更道鸡黍窄。谈间虽文字,往往先名节。我语固多狂,公亦不我折。为言古今人,耽诗信痴绝。身名两弃置,死若

焦琴月下听,露柱却知音。世人应不会,侧耳立松阴。

云脚涛头气自寒,了无閒梦到蒲团。翠庵只在东堂里,底下扬眉直下看。

向来洛下老书生,今见诸孙更老成。不复秀才趋试院,已题文学上铭旌。泛观今古人亡恨,只有英雄命莫争。来吊乍闻妻子哭,依然认作读书声。

世已憎吾属,天宜赦此贤。忍教名百代,不使寿中年。兰谢无傅业,蘋荒久绝弦。凄凉楚江上,鸿影独翩翩。

淡云笼月松溪路。长记分携处。梦魂连夜绕松溪。此夜相逢恰似、梦中时。海山陡觉风光好。莫惜金尊倒。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南询五十三知识,辊入天台五百牛。总被东山涂污了,驴腮马颔得人羞。

皎皎映澄漪,千寻没到时。篙师轻转橹,可惜碧琉璃。

石磴索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櫺。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

西风剑佩轻,独立妙高亭。山吐岩头月,江涵水面星。石奔苍虎势,树结老龙形。何处吹箫客,扁舟过洞庭。

俗隘宁为异,言深敢自欺。如何幕中辩,翻作暗投疑。行李秋将半,家园菊正滋。反躬端得味,当复有余师。

初仕谓之箧,已是行道时。为官要自强,谨勿事诡随。一命可及民,官正不论卑。当今淮堧清,犬眠足生氂。

我访故人不待招,沧江谓广才容舠。离城五点寒更急,著岸两竿晴日高。别来书尺正坐嬾,老去鞍马何堪劳。明年淮上更携手,醉步卧虹千丈桥。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浊者自浊清自清,一轮坚白不容尘。镜中妍丑谁分别,水月融光争法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