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作品评述

诗词:《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老身倦马河堤永,
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
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
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
一味丰年说淮颍。

中文译文:

老身倦马河堤永,
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
踏尽黄榆绿槐影。
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转瞬即逝。

归老江湖无岁月,
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
未填沟壑犹朝请。
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

黄门殿中奏事罢,
在黄门殿中的奏事已经结束,
诏许来迎先出省。
诏书允许我迎接你先出京。

已飞青盖在河梁,
绿色的帐篷已经飞过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定额的俸禄和黄色的封印兼赐茶。

远来无物可相赠,
远道而来,没有可赠的礼物,
一味丰年说淮颍。
只能说淮河和颍水的丰年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子由的,表达了苏轼回到京城的喜悦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苏轼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这里通过描写疲劳的身体和踩碎的倒影,展现了作者长途跋涉的辛劳和劳累。

接着,诗中描绘了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的夜晚,作者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但这种归家的喜悦却是短暂而转瞬即逝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在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然后,诗中提到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但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江湖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坚持。

最后,诗中描述了诏书允许作者迎接子由先出京,并赐予了定额的俸禄、黄色的封印和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关心和赞赏,也表达了对子由未来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家乡和江湖的思念,以及对子由的关心和期望。通过描绘疲劳、孤独和渴望归家的情感,诗词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官场礼仪的描写,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深情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家国、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劳生羁宦未易处。赖醉□□□。白眼青天,忘形相尔汝。□□□□□□。□□□、送君南浦。雪暗沧江,□□□□□。

谓云本无心,企望乃尔奇;谓云果有心,百变端为谁,岂怜此翁愁,一出怡悦之?横截千嶂平,高擎一峰危,银城突嵯峨,玉海浩渺弥;或为群龙矫,或作孤鹤飞,卷舒闲有态,去来倏无时。滃滃覆松顶,霭霭映水湄,带雨过僧窗,和月傍钓矶。岂惟困画工,吾诗固难追。惟当与之盟,毕世

野色迷亭晓,龙墀待押班。带涎移海木,兼雪写湖山。月白吟床冷,河清直印闲。唐封三万里,人偃翠微间。

愁边日晷偏疑短,梦里江乡未当归。

客子难为夏,池塘眼暂开。莲房随月倚,萍阵信风来。自喜亲茶杓,无烦问酒杯。故人行在乐,献纳有云台。

一灯新火映邻扉,话尽残更未解衣。元亮老嗟芜业改,无功生怯醉乡非。天孤远雁和云断,风急春潮带雨飞。暂尔相逢便相别,只应清梦送君归。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上阳春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自叹独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寓馆兼山泽,行装半雨晴。随宜分药物,投老惜人情。邂逅成新识,殷懃讲旧盟。农家尤可念,迎劳辍春耕。

清虚日集人当瘦,粪壤不资梅合癯。君看霜皮藏玉骨,肯如朱粉鬭涂糊。

鹊巢流庆嗣如参,鹤发人间仰达尊。经眼尽知三世事,含饴已看几重孙。承颜捧诏疏封邑,扇枕温床不倚门。取数西方无量佛,满堂氛馥贝多翻。

贬所,见人物风景之美,夜久方归,恍然莫知为何所。酒醒,作此词以记之武陵西上沅陵渡。扁舟忘了来时路。花外有人烟。相逢疑是仙。清尊留夜语。醉倒知何处。归去客心惊。金鸡嘲哳鸣。

非才最忝预高年,分务由来近挂冠。敢造钜贤论轨躅,幸依都府得盘桓。篇章捧和惭风雅,眷待优隆荷岁寒。傥许衰容参盛列,愿凭绘事永传看。

雪遍梅花,素光都共奇绝。到窗前、认君时节。下重帏,香篆冷,兰膏明灭。梦悠扬,空绕断云残月。沈郎带宽,同心放开重结。褪罗衣、楚腰一捻。正春风,新著摸,花花叶叶。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

云低未成雪,寒气已侵席。冻醪倾白浊,乾果列紫赤。风微时破面,亭敞宜张帟。来望野与通,古城何额额。邀射弓钧开,破的翦羽白。助中声喧呼,不觉屡倾帻。醉惊一发功,谁许百金易。非等将帅能,聊将宾友适。中酒作暴谑,心亲语多剧。吾侪固不羁,安可限常格。去忌无俗流,起酌

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碧草绿杨岐路。况是长亭暮。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