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作品评述

诗词:《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老身倦马河堤永,
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
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
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
一味丰年说淮颍。

中文译文:

老身倦马河堤永,
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
踏尽黄榆绿槐影。
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
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
客梦还家得俄倾。
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转瞬即逝。

归老江湖无岁月,
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
未填沟壑犹朝请。
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

黄门殿中奏事罢,
在黄门殿中的奏事已经结束,
诏许来迎先出省。
诏书允许我迎接你先出京。

已飞青盖在河梁,
绿色的帐篷已经飞过河梁,
定饷黄封兼赐茗。
定额的俸禄和黄色的封印兼赐茶。

远来无物可相赠,
远道而来,没有可赠的礼物,
一味丰年说淮颍。
只能说淮河和颍水的丰年景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子由的,表达了苏轼回到京城的喜悦和思念之情。

首先,诗的开头描述了苏轼疲惫的身躯在河堤上骑马走过,踩碎了黄榆和绿槐树的倒影。这里通过描写疲劳的身体和踩碎的倒影,展现了作者长途跋涉的辛劳和劳累。

接着,诗中描绘了荒鸡鸣叫,月亮还未升到三更的夜晚,作者作为客人,梦里回到家中,但这种归家的喜悦却是短暂而转瞬即逝的。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在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然后,诗中提到回到江湖之中,老去的岁月不再重要,但尚未填平的沟壑仍然向朝廷请求填平。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江湖人生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坚持。

最后,诗中描述了诏书允许作者迎接子由先出京,并赐予了定额的俸禄、黄色的封印和茶。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子由的关心和赞赏,也表达了对子由未来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家乡和江湖的思念,以及对子由的关心和期望。通过描绘疲劳、孤独和渴望归家的情感,诗词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官场礼仪的描写,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上深情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抒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家国、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万里唯将我,回观更有谁。初无卓锥地,今日更无锥。

媿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茇。为饮可扶衰,余生幸且活。安知恶己者,不愿变野葛。

膳夫缚三鸡,二雌先就烹。一雄置机上,不废知时鸣。有客见之叹,人情犹物情。宁昌言即死,何噤口偷生。愚闻此客言,退思因窃评。鸡实鼎俎资,杀身非罪声。人忘枢机诫,鼓舌为祸萌。宜念千金躯,与鸡何重轻。

桐柏山。淮之首。肇基帝迹。遂光区有。大震边关。殪獯丑。农既劝。民惟阜。穗充庭。稼盈亩。迨嘉辰。{荐/豕}芳糗。纳寒场。为春酒。昭景福。介眉寿。天斯长。地斯久。化无极。功无朽。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

黄河吹风暗平川,东流之水清且澜。明月不如长年好,照我离离满秋前。明年此夜月还明,我是荆江云水人。劝君莫唱乌栖曲,千古悲凉鬼神哭。

晚投村舍款此扉,一望门前野色微。西日堕云斜照尽,半山秋雨落馀飞。

残春风雨绕檐声。山空分外鸣。闲来落佩倒冠缨。尚余亲旧情。人不见,句还成。又听求友莺。濯缨一曲可流行。何须观我生。

江禽野兽两堪伤,避射惊弹各自忙。头角任多无獬豸,羽毛虽众让鸳鸯。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纤燕麦长。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

谁种疏梅古岸头,推蓬瞥见倍清幽。君看竹外一枝好,真有江南万斛愁。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徙倚步郊坰,西山黯翠屏。春醪曲尘绿,晚饭烛花青。小隐丛生桂,浮踪一聚萍。疾邪焉用赋,甘学古沉冥。

升平似旧。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谁撒□、满空星斗。玉箫声里,金莲影下,月明如画。知否。良辰美景,□丰岁乐国,从来希有。坐上两贤,白玉为山联翩秀。笙歌一片围红袖。切莫遣、铜壶催漏。杯行且与邦人,共开笑口。

东松一建几经春,景物清幽匪俗邻。曾识当年驻金节,尚存遗墨勒坚珉。晚生不复究前烈,所幸犹来拂壁尘。市虎欺天畴敢尔,东风回首一沾巾。

支流二水绕山城,潇洒桐庐旧得名。好在鸟笼山霭里,眼生诗句易诗成。

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 ——孟郊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 ——韩愈潈泻殊未终,飞浮亦云泰。 ——孟郊牵怀到空山,属听迩惊濑。 ——韩愈檐垂白练直,渠涨清湘大。 ——孟郊甘津泽祥禾,伏润肥荒艾。 ——韩愈主人吟有欢,客子歌无奈。 ——孟郊侵阳日沈玄,剥节风搜兑。

去者日以疏,留者日以老。沉忧能伤人,玄发坐成皓。人生固应尔,要亦何太早。携持玉雪姿,故敢弃远道。苍天行悠悠,白日照杲杲。安得以妾肠,化作君墓草。

愁向东华蹋软红,暂归旧隐乐无穷。石池洗药涓涓水,渔艇投竿嫋嫋风。尽日醉醒菱唱里,邻家来往竹阴中。何须列戟长安第,四面云山拥此翁。

止庵诸老行,今日九原人。头为谈经白,家因好客贫。欲铭贞曜墓,来哭广成真。俯仰南湖月,瑶琴锁碧尘。

一帘小雨怯春寒,禦深沉白昼闲。满地落红花不扫,黄鹂枝上语绵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