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二峻极寺

山高路已穷,倏尔逢兰若。
落日老僧闲,支颐古松下。
缓步入禅庭,苔苍但萧洒。

作品评述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二峻极寺》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高路已穷,倏尔逢兰若。
落日老僧闲,支颐古松下。
缓步入禅庭,苔苍但萧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永叔子聪一同游玩嵩山,赋写了十二个描绘峻极寺的题目。诗人通过描绘山势险峻、路途艰难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兰若和古松,以及老僧闲庭信步的景象,给读者带来宁静与宜人的感受。通过进入禅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禅悟和宁静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嵩山的高峻和险峻的山势,以及艰难的路途,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穷的力量。作者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兰若和古松是诗中的意象,它们象征着山林中的宁静与美好。老僧闲庭信步的形象则反映出禅修的宁静和平静心境。

整首诗词以平和、宁静的语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描绘山景和禅修场景,诗人引导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物,表达了一种超越尘嚣和平静自我的境界。整首诗词以简洁、自然的笔法,让读者感受到山林的静谧和禅修的宁静。

这首诗词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内心宁静的主题,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山水和禅修的热爱和追求。它呈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翡翠无穷掩夜泉,犹疑一半作神仙。秋来还照长门月,珠露寒花是野田。

载驰十驿倦骖騑,已讶缁尘染素衣。历历征人数行店,翩翩越鸟恋南飞。贪看树向城头绿,不觉春从海际归。客鬓渐凋孤壮志,岂缘微禄恋轻肥。

半升浊酒试莼羹,贱买鱼虾已厌烹。浅水衣蒲有船过,淡烟笼月更人行。

龙焙夕薰凝紫雾,凤池晓濯带苍烟。水芽只自宣和有,一洗枪旗二百年。

日月机上梭,年华东注波,未惊凉叶坠,已见白发多。牧马归方健,调弓力渐和,篱边剩晓菊,陶令奈贫何。

子期闻磬,觉有深悲。召而问诸,母子仳离。杀人者死,父怨匪追。母输官酿,三年于斯。量所以赎,贫莫为赀。身又公役,曷遂我私。悠悠长夜,痛结肝脾。心固非臂,臂非木椎。悲存乎心,木石应之。奈何一气,形隔而亏。忿生衷隐,渐至交夷。有亲靡孝,有子弗慈。招谗维本,召弑实

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所嗟吾道薄,岂是主恩轻。战鼓何时息,儒冠独自行。此心多感激,相送若为情。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大岘才过喜可知,指空言已副心期。公孙计策嗟无用,天与南朝作霸基。

梅残万点路傍雪,桃露一班梢上红。惆怅六鳌山已去,了无情绪答春风

南来飞雪如柳花,北归柳花如飞雪。乾坤代仄困羁旋,江山苍莽惊岁月。白云冉冉千里外,滴尽春林子规血。故人回首乱峰青,古堠斜阳照离别。

小江之上千峰立,潮回艇子争来集。飘风忽起白浪高,急雨横吹绿蓑湿。岁丰斗酒才百钱,茆店无人惊醉眠。醒来径入乱云去,异日出看东封年。

停帆预卜酒杯深,十日无须逆旅金。莫怨津梁为客久,天涯有弟话秋心。

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忽见孟生题竹处,相看泪落不能收。

不似人手致,岂关地势偏。孤光袅馀翠,独影舞多妍。迸火烧闲地,红星堕青天。忽惊物表物,嘉客为留连。

家山千里秋风客,搔首夜深寒雨窗。万古兴亡心一寸,孤灯明灭影成双。鬓边日月如飞鸟,眼底尘埃拟涨江。高枕欲眠眠不稳,晓锺迢递发清撞。

有个将军不得名,唯教健卒喝书生。尚书近日清如镜,天子官街不许行。

咄咄牯牛儿,森森头角露。姿贪肥腻草,胀杀孃生肚。忆昔未离群,已作牛王步。今既离群去,触讳没回互。没回互病最堪忧,灌澉依前是好牛。有时喜,未跨门栏先撒{尸下加叁去三}。有时瞋,掉尾昂头不顾人。有时好,舌端揽尽千峰草。有时恶,掣断鼻头双服索。而今风和日暖,江南江

朱门处处临官道,流水年年绕禁宫。

三鼓才分,火德行香。月初端、正照心王。红红赫赫,炜炜煌煌。见本真生,灵真慧,太真匡。三处均匀,一路平康。睹青天、瑞霭舒张。纵横攒聚,能罩圆方。早弄?环。持?璧,执?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