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作品评述

忆秦娥·梅谢了翻译及注释

翻译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②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③塞垣(yuán):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④鸿(hóng):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⑤凭伊:指凭借大雁
⑥问讯:问候;慰问。
⑦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⑧浙河:即浙江 。
⑨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⑩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忆秦娥·梅谢了赏析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词人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词人的心愿。

  词人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 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指责。

忆秦娥·梅谢了创作背景

  开禧二年(1206年),韩惦胄仓促的北伐失败了。和议之后,南宋朝廷昏庸的皇帝和掌权的投降派大臣立刻就把恢复中原的大业置之脑后。南宋的许多爱国志士们没有忘记失陷的广大国土,日日为国家的前途担忧。然而由于他们处于无权的地位,根本不能将复国的计划付诸实施。心中的忧虑和期望,而作下的这首词。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当年下泽驱羸马,今见犀兵拥碧油。位望愈隆心愈静,每来临水翫游鯈。

爱国

弹劾生风笔有神,天教末路得相亲。从来名下无虚士,今见朝端第一人。销印不知谁发难,投珠那得谓无因。何妨弭节潼江上,我亦归欤伴隐沦。

爱国

不劳官吏出将迎,山店如何远有声。人报官来争出看,牛逢轿过忽然惊。

爱国

番水初传信,滁山想定居。秋吟兼蟋蟀,晚饭得鲈鱼。落月沧江阔,凉风白发疏。兵戈关塞隔,不敢问何如。

爱国

阳台后会杳无期,碧树烟深玉漏迟。半夜香风满庭月,花前空赋别离诗。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花开只片时。惆怅金闺却归去,晓莺啼断绿杨枝。一纸华笺洒碧云,余香犹在墨犹新。空添满目凄凉事,不见三山缥缈人。斜月照衣今夜梦,落花啼鸟去年春。红闺更有堪愁处,窗上虫丝几上尘。

爱国

郎罢肩犂稚子前,牛和熟路不须牵。归来饭倒羹初糁,洗脚还将草履穿。

爱国

老蟾飞上梧桐枝,苍屏烟冷猿夜啼。潋滟金盘挂寒巘,婵娟玉镜沉清溪。风前松竹尽起舞,姮娥徘徊不归去。人在广寒天在水,满天星斗知何处。幽人为我鸣瑶琴,山前月下千古心。不知明月几圆缺,只有青山无古今。醉持玉盏吞金饼,尘世无人知此景。青山无言人酩酊,浩歌卧断桂花影。

爱国

梦载十舟胜一钩,曳缗万里悬十牛。饱食身至东海投。还踞秦山待鱼食,所得果可餔九州。

爱国

枸杞始甚微,短枝如棘生。今兹七十年,巨干何忻荣。偶以遗樵薪,遂有嘉树名。雨露养秋实,错落丹乳明。细蔓如牵牛,半枯犹络索。晚叶已老硬,不堪芼吾羹。根大多灵异,岁久精气成。为取入刀圭,颓颠扫霜茎。

爱国

四百峰峦隐画屏,翠光楼阁起山溟。高侔太岳千山小,势镇乾坤万古青。石洞猿啼烟月落,嘉池龙起水云腥。临流矶上谁遗迹,隐约仙人窦子明。

爱国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閒。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爱国

承华下直直几廷,新暑醺人睡不成。到得曲肱贪梦好,无端急雨打荷声。起看翠盖如相戏,乱走明珠却细倾。归路开心最凉处,水风四面一桥横。

爱国

昔年清江上,再拜投漫刺。匆匆仅班荆,春风满怀袂。自此成契阔,书邮剖疑义。此理有会能,万彻而一致。缕缕为我言,颠倒行间字。濯手时一观,如烹大鼎胾。叹我无持操,莫励四方志。君子不再见,已负终身愧。从今一杯月,永堕湘中泪。

爱国

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

爱国

为欲看山助眼明,频占鹊喜报新晴。春光已过三之一,尘世难逢四者并。诗酒深情殊未适,水蔬薄具亦频更。终来不似西湖好,晴雨皆堪傍柳行。

爱国

暖翻鸭顶一川晴,喜共长堤缓辔行。落尽繁红春结局,传来太白酒寻盟。人于冷淡交偏好,句向萧闲吟倍清。鹈鴃一声林外唤,短篷归带夕阳明。

爱国

偶题岩石云生笔,闲绕庭松露湿衣。

爱国

断取方壶将郡壕,钩连野色上亭皋。星移日转天容丽,江净山明地轴高。下榻筵宾供啸咏,凝香罢寝助风骚。史君八九吞云梦,小展风烟遗我曹。

爱国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几人。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襟静如水。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爱国

行尽山冈喜见梅,停骖深欲少徘徊。那知急雨连天暗,更有狂风卷地来。无计略临花下坐,却嗟空向眼前开。行人赖有尊中绿,遥想孤芳寄一杯。

爱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