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出自两汉的《虽有嘉肴》
拼音和注音
cǐ qī zhě , jiào zhī dà lún yě 。
翻译及意思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入学授课之前,先击鼓召集学生,整齐威仪,然后打开书箱;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词语释义
丁香亭亭玉雪色,梨花才似过寒食。
出自:曾习经的《初夏崇孝寺宴集牡丹未开》
江上桃花流水,天涯芳草青山。
出自:吴文英的《西江月·江上桃花流水》
嫩草破烟开秀绿,小桃和露拆香红。
出自:朱淑真的《春日杂书十首(其二)》
桃花洞口开,香蕊落莓苔。
出自:不详的《白衣女子木叶上诗》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出自:王冕的《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自: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还山二月春风来,玉屏洞口桃花开。
出自:胡奎的《送周应常归馀杭》
锵锵铁马迎风韵,细细铜驼达夜声。
出自:霍与瑕的《夜坐闻塔铃》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出自:范梈的《王氏能远楼》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出自: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原诗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