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七首

棒下血淋淋,真鍮不博金。
鸳鸯亲绣出,休更觅金针。

作品评述

此首诗词是《颂古十七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道行所作。该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绣品图景,并抒发了对工艺精湛的杰出技艺和珍贵物品的赞美之情。

诗词中的“棒下血淋淋,真鍮不博金”,描述了绣品的绣针如同棒状,手工绣制精细的花纹凝聚了绣工的心血和技艺。而“真鍮不博金”则意味着虽然绣线不是用金丝绣制的,但其精细程度却胜过金线的制衣工艺。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绣品的品质之高。

随后的“鸳鸯亲绣出,休更觅金针”,讲述了鸳鸯图案的制作过程。在这句诗中,“鸳鸯亲绣出”用以形容绣工栩栩如生地将鸳鸯形象绣制出来,给观者以视觉上的享受。而“休更觅金针”则意味着这样的绣品并不需要使用金针,只需细腻的手工和绣线就能表达出来。

这首诗通过对绣品制作的描绘,展示了绣工的技艺和心血,赞美了他们的精湛工艺。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于物品的品质追求和珍视之情。在古代文化中,绣品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被视为高贵、珍贵的存在。通过这首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种精致艺术形式的认可和崇敬,也传达了对于精湛工艺的敬佩和赞美。

诗词推荐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举头天外看,谁是个中人。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宋元差可寻,翰墨出亲手。机暇戒宴安,时或游艺薮,就中名迹夥,唯爱鲁直叟。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伊余有深意,笔谏

柴门尽日少蹄轮,坐对横窗数点春。心向雪中偏暴白,影来月下亦精神。十分洗尽铅华相,百劫修来贞洁身。笑杀唐人风味短,不应唤作弄珠人。

萧萧竹径暝烟浮,散帙鸣琴事事幽。若比潇湘渔父隐,门前只少木兰舟。

新结禅菴当小斋,见山何必上高台。嵩岩更似知音赏,雨罢先供翠色来。

鳅是虾兄非善地,橘和瓣种带禳灾。乌椑不熟还无事,小艇难乘莫载来。

昔日杜小侄,中年马少游。不知身外事,只觉鬓边秋。有子三侏柳,同公荒草邱。梅溪一夜雪,片片逐寒流。

还丹龙虎将何作。北方玄武南朱雀。朱雀变为龙。元宫养大虫。大虫食草木。龙爱吞金玉。交战向沧溟。俱伤血满形。

清静人安乐,恒持要久长。秋天澄皓色,春日发辉光。一气从初立,三才位不忙。群生如是梦,甚处得馨香。

云级涌青冥,金鳌载宝轮。地高心自逸,天近足无尘。图画千峰晚,楼台万井春。三生许元度,曾此证前身。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浴殿西头白玉堂。湘江东畔碧油幢。北辰躔次瞻星象,南国山川解印章。随步武,谢恩光。送公归趣舍人装。它年若肯传衣钵,今日应须酹寿觞。

忽见清明在客边,可堪形影自相怜。忆寻芳草江南好,谩惜余花乱后妍。孤梦月明归夜夜,多情春老恨年年。夕阳王子冈头路,知与谁人共醉眠?

长门灯下泪,滴作玉阶苔。年年傍春雨,一上苑墙来。

{上髟下监}鬖两狻猊,胡为到庭户。细观画手妙,模写真态度。意足谢繁笔,不待丹青汙。乱扫腹背毛,头足巧分布。尨也如愁胡,眉攒眼光注。岂惟足生氂,垂耳纷败絮。掉尾固自若,狸奴为惊瞿。侧耳实畏之,冲目犹取怒。诚知取形似,不吠亦不捕。对之辄一笑,聊用慰沈痼。

才有梅花便不村,其人如玉立黄昏。些些蕊里藏风韵,个个枝头带月魂。常挹清香来燕坐,可教落片点空樽。到腰深雪庭前白,心事寒松拟共论。

青衫拟掾袭芳尘,短褐归来理约缗。二纪期君绍先烈,一官投老祗参军。宦情自与秋光薄,公论犹期岁晚伸。见说宗工好风鉴,荐书何日到严宸。

祝融之位,贵乎三神。吞纳江汉,广大无垠。长安委轮,祐我黎民。敬陈明享,允鉴恭勤。

天然腻玉细生香,斜倚东风竚淡妆。可是春寒犹料峭,晓窗犹试绿罗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