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今年已断梅,七月雨益大。
苗虽不厌雨,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水满舞澎湃。
其间田高低,于焉有畏爱。

作品评述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该诗描绘了山居生活中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今年已断梅,
七月雨益大。
苗虽不厌雨,
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
水满舞澎湃。
其间田高低,
于焉有畏爱。

中文译文:
今年的梅花已经凋零,
七月的雨越下越大。
农作物虽然不讨厌雨水,
担心灌溉过量。
稻禾的秆子嫩绿柔软,
水满之时起舞波涛。
田地起伏不平,
其中有敬畏与喜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首先,诗人提到今年已经断了梅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着,他描述了七月的雨水愈加强盛的情景,以及农作物对雨水的态度。诗中的苗指代农作物,虽然它们不会对雨水感到厌烦,但诗人担心过多的灌溉会导致水过量。这表现出诗人对农田灌溉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度浪费资源的忧虑。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禾梗柔嫩的状态,暗示着农作物的生长良好。水满之时,禾苗在波涛中舞动,展示出勃勃生机。诗人利用这种景象来传达对丰收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描述了田地的高低起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景观的敬畏之情。这表明诗人在山居生活中,不仅欣赏自然风光,还对土地的形态变化产生了敬畏和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的自然景象和农田的生长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思考。这首诗具有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感悟。

诗词推荐

安亲非避地,羁旅十馀年。道长时流许,家贫故旧怜。相逢今岁暮,远别一方偏。去住俱难说,江湖正渺然。

古人制字鬼神泣,后人识字百忧集。我不畏鬼复不忧,灵文夜补秋灯碧。

柳萼蒙茸待放绵,樱桃新叶大如钱。深春冷落花残后,寒食朦胧月淡天。独坐每将诗作伴,遣愁安得酒如泉。伤心千里休凝望,城外东风早满船。

寒日移阴短,清溪放溜迟。归田真晚矣,泛宅欲何之。鸿送天边目,山横雪后眉。诗中无限兴,一一报公知。

我初养柏儿,年纪三十四。颖季得梅老,岁数适我类。而梅生不凡,头骨甚硗异。见之怀抱中,宛有成人器。漆光眼目动,玉雪皮肉细。爱之甚于柏,稍长望其贵。每出偏问归,祝父好看视。犹嫌碍关钥,莫伴柏嬉戏。固尝约而父,筑室更隣位。请师共教授,儿侄精六艺。中年不如意,藉此

矫矫虎士,载摧其壁。于嗟孟侯,亦果其策。迎师而降,靡抗锋镝。岂独身谋,完是宗国。

孟子有良策,惜哉今已而。徒将心体国,不识道消时。折槛未为切,沈湘何足悲。苍苍无问处,烟雨遍江蓠。

分得岩枝带藓文,壁间延蔓密含春。摇风似展垂云翼,和雨疑骞化浪鳞。寒对竹轩陵霰雪,静陪犀柄辟埃尘。省闱不比山河远,休拟灵均咏若人。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五教三乘,之绕葛藤。一言道尽,玉兔东升。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各牵于役间游遨,独坐相思正郁陶。长跪读书心暂缓,短章投我曲何高。宦情缘木知非愿,王事敦人敢告劳。所叹在官成远别,徒言岏水才容舠.

貌燬栾栾棘,心伤蓼蓼莪。断机慈训在,怀橘孝思多。露草沾寒泪,云山翠涌波。悲风感行路,楚挽不成歌。

瘦藤枝,乌律卒。入草寻人,揣空出骨。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贬向无生国。

放怀吟笑艳阳天,谁似征西相国贤。春酒丁宁终席满,风花点检几枝全。柳间莺踏柔条软,池面鱼吹细浪圆。东阁恨参宾客晚,五湖那暇忆渔船。

人老家何在,龙眠雨未惊。酒船回太白,稚子候渊明。幸与登仙郭,同依坐啸成。小楼看月上,剧饮到参横。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谁识尊前戏彩身,须髯如棘鬓如银。久为朝士空餐甚,又见秋声满耳新。元亮只思三迳乐,子云何事九衢尘。襟期兰契如君少,未可匆匆动去轮。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夏日山居好,日长宜学文。金门堪避世,亩亩不忘君。林宿三冬雪,岩藏万里云。屈伸吾道在,何必杂人群。

西底空流水,东垣但聚云。最伤梅岭望,花雪正纷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