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十首

非郭非山住,萧然乐有余。
昼长延客话,夜静课儿书。
药润晴时晒,蛙硗雨后锄。
近来生计好,新味富佳蔬。

作品评述

《再用韵十首》是宋代杨公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再用韵十首

非郭非山住,
萧然乐有余。
昼长延客话,
夜静课儿书。

药润晴时晒,
蛙硗雨后锄。
近来生计好,
新味富佳蔬。

诗词的中文译文:
再次运用韵律写十首诗

不是住在高山峻岭,
也不是住在广阔平原,
我静谧自得,乐趣有余。
白天漫长,延续着与客人的对话,
夜晚宁静,专心教孩子读书。

晴天时,我晒药材,
雨后,我除去水田里的杂草。
近来,我的生计好转,
新鲜的味道充满了美味的蔬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杨公远平静宁适的生活状态。诗的第一句"非郭非山住"表明了诗人并非居住在壮丽的山川之间,也不是居住在广袤的平原之上,但他仍然过着宁静自在的生活,乐趣丰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白天与客人交谈、晚上教孩子读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在家庭生活中的满足和享受。

后半部分的描述则展现了诗人的农耕生活。他在晴天晒药材,用药材的香气和药性来滋润自己的生活;雨后,他用锄头除去水田里的杂草,为农田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对农耕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近来生计的好转,新鲜的味道充斥着美味的蔬菜,暗示着诗人现在的生活富足而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家庭和农耕生活的热爱。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旧吒通家子,容干相国尊。身犹安燕幕,心每击龙门。赤舄三年去,清朝百度存。灊峰天柱折,一恸岂私恩。

搔首暮云碧,怀人酒浅斟。斟钟心不动,九鼎力能任。夜雨青绫直,人风紫禁深。爱群须引烦,一念帝来临。

渌水桥边驻短篷。

不见石城乐。惟闻乌噪林。新声逐弦转。应得动春心。

花开花落尽由风,数日荣衰事不同。庭下晚来犹可翫,绿苔芳草缀残红。

隔水园林剩有梅,重门扃钥少会开。主翁只恐吹香出,不道花梢过屋来。

□□□兵少,匹马命如丝。宝玦化为烬,锦囊存者诗。无丹驻光景,有雪上须眉。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

寥落关河暮,霜风树叶低。远天垂地外,寒日下峰西。有志烟霞切,无家岁月迷。清宵话白阁,已负十年栖。

江上春阴柳万条,离人无处不无憀。阮生块垒胸中极,故待兵厨著酒浇。

山城无别味,药草兼鱼果。时到绣衣人,同来石上坐。

甚么因缘,恰得一年相聚。和闰月、更无剩数。说著分飞,背面偷弹玉箸。好去。记取许时言语。旧爱新人,后夜一时分付。从前事、不堪回顾。怎奈冤家,抵死牵肠惹肚。愁苦。梦断五更风雨。

醱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凶神扇pQ恶神行,汹涌挨排白雾生。风击水凹波扑凸,雨漴山口地嵌坑。龙喷黑气翻腾滚,鬼掣红光劈划揁.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

旖旎薰风柳乍醒,榴花刺眼媚遥汀。傍人桐树枝枝绿,出水荷钱叶叶青。陇外乔桑飞雊雉,阶前茂草隐新萤。春从杜宇声中去,空翠浓阴又满庭。

巴蜀久雕敝,伤哉远朝廷。大道舞狐狸,嘉谷困蝗螟。我尝行其野,所在闻惟腥。叹息莫能救,熟视涕泪零。今年不自意,属当按邦刑。平时语云何,敢遽忘生灵。拟于万仞渊,挠以一寸筳。贤者相告戒,安坐看空囹。愚者顾之笑,谓我不自宁。我非恶静乐,独行苦伶仃。糜费廪中粟,奔走

何处多离感,山邮霁野光。清吟贯骚雅,远意属荆湘。霜树呈秋色,风兰生晚香。使轺偏倚望,摛藻寄回肠。

古春去也怅须臾,问尔能思几日无。何必伤心催发白,会当动手补颜朱。妙龄劝赏雄浑语,达士耻随迂阔夫。我醉欲眠拈一瓣,今生弭忘不教枯。

潮后菰蒋半带泥,隔林遥听午时鸡。江天漠漠云帆远,野日荒荒春鸟啼。石壁倒垂枯树老,沙田平接乱山低。经行好处须摹取,收入诗囊付小奚。

飞泉喷薄走虹蜺,远岫峥嵘植玉圭。若有桃花镇开落,游人应认武陵溪。

芳事从今鼎鼎来。看看花片扑楼台。一和既盎寒如扫,锦绣香中图画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