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意

迢迢不断古江声,何似当年奉倩情。
小玉拂屏沉火灭,便随閒梦唾虚名。

作品评述

《幽意》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幽静的思绪,如同一条遥远而不断的古老江水的声音,何曾像当年我对您的深情款款。我曾以小玉为幌子,掩盖了内心的火焰,却最终随着虚名的梦幻渐渐消失。

诗意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幽静中回忆过去的情感。诗中的古江声象征着过去的记忆,而诗人对古江声的迢迢不断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过去情感的深切回忆和思念之情。诗人提到的"当年奉倩情"意味着他曾经怀有一份热烈的、倾慕的感情。而"小玉拂屏沉火灭"则是以小玉为借喻,表示他曾经以某种方式掩盖自己内心的激情,但最终这种虚名和幻想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逝。

赏析:
这首诗以幽静的意境和细腻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古江声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思绪与过去的情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逝去感情的悲凉之情。诗人以小玉为隐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掩饰情感、追求虚名的经历,揭示了人生中的幻灭和失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思索和反思。这首诗写出了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病餐毒药访良医,医使元餐药治之。病去药回滋味别,舌头具眼者方知。

今朝二月十五,黄面瞿昙灭度。诸方挝鼓声冤,尽是闲言和语。一点涅槃心,无人知落处。山花泪滴如红雨。

向坟道径没荒榛,满室诗书积暗尘。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箪瓢颜子生仍促,布被黔娄死更贫。未会悠悠上天意,惜将富寿与何人。

凄凄恻恻又微嚬。欲话羁愁忆故人。薄酒旋醒寒彻夜,好花虚谢雨藏春。萍蓬已恨为逋客,江岭那知见侍臣。未必交情系贫富,柴门自古少车尘。

望望东西草色新,杖藜曾逐少年身。风烟半是亲题处,泉石多非旧主人。黄鸟有情频唤侣,野花无语自伤春。闲心一片闲如水,心管悠悠陌上尘。

殢酒销愁,逢场作戏,何曾择地伸眉。诗筒来往,如我与君稀。喜得青春有闰,添日月、款曲临池。洲盘有,山肴野蔌,安用设鸡彝。老来,空自笑,一头梳雪,两鬓吹丝。便常逢社饮,聋不堪治。曾就新年真率,花神报、蜂蝶皆知。东风恶,江梅欲尽,荐福莫轰碑。

蕙花空帐不生春,香壁泥红堕网尘。微步姗姗灯影里,金屏夜降李夫人。

拙者窃鉤辄斩趾。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浦口潮来初淼漫,莲舟摇飏采花难。春心不惬空归去,会待潮回更折看。忽然湖上片云飞,不觉舟中雨湿衣。折得莲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

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也,只在寻常语默中。

碧玉去随年少易,绛桃留待主君难。唤郎岂有云神女,觞客宁无黑牡丹。汉上谩为留佩恼,湘东曾被淡妆瞒。维摩老病禅房冷,一点青灯伴夜阑。

自为灌园子,职在耒耜间。秋来耕耨罢,独往仍独还。河水清且涟,紫蓼被其湾。踌躇落日下,聊用娱心颜。瓠叶黄以萎,其下生茅菅。遂恐穿堤岸,嘉蔬受扳援。丁宁戒僮仆,耰锄当宿闲。晏安不可为,古称稼穑艰。

记得去年时。采菊东篱。眉间一笑捧花枝。说道愿如花不老,交劝双卮。又是菊花期。客况谁知。便无风雨也凄凄。白发夫妻时节酒,堪几参差。

多劫曾为忍辱仙,未曾顿悟此心源。遭人活剥如斯苦,学者当同救脑然。

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苾蒭草碧枝枝秀,菡萏花红叶叶新。外祖深恩只者是,一菴和气暖於春。

清世念遗民,常情重老人。馈浆烦郡府,分胙媿乡邻。获稻黄云卷,舂粳玉粒新。膨脝自摩腹,一笑欲忘贫。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看得浅黄成嫩绿,始知造物有全功。

目断吴天远,魂飞楚塞低。六龙巡漠北,万骑绕淮西。寒月笼烟燧,霜风递晓鼙。征夫蝴蝶梦,休傍故园栖。

仆夫已倦路犹县,脚底殊劳眼底佳。绿锦堆中半团雪,千枫拥出一桐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